孟浩然
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风光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
知人论世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张丞相
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今湖北襄阳)。早年闭门苦读,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返乡,东游吴越。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隐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诗,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与王维并称“王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朗读提示://表示较长的停顿,/表示较轻较短的停顿;音断意连。
赏析全诗: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
赏析: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翻译:八月的洞庭湖,秋水上涨,和岸上几乎平接。(天光映入湖面)湖水仿佛涵融着整个天空,水天相接,混合成整个浑然一气的天空。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赏析: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翻译:
水气蒸腾,弥漫整个云梦大泽。波涛汹涌,几乎要撼动了整座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