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目标】
1、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
4、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
4、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道德这一社会现象,它的起源、本质、功能、历史,这是理解道德
现象的基础。
人类道德文明特别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教学难点】
1、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
务和集体主义基本原则。
【教学课时】6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本章的教学方法应是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利用多
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本章中第一节理论性教强,拟以教师讲授为主,
第二、三节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在讲授过程中可辅以倾听与分
享活动、案例讨论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进行互动。
各节的教学时间安排如下: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
课时,共6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道德是由道德价值、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规范三因素构成。道德既是人性价值的核心和集中体现,又是崇高、善良、美好的象征,还是抵御各种不良诱惑和侵蚀的堤坝。康德说:“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天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道德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非权力规范,是对于社会具有利害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直接体现社会的形象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内涵的深化和提升,也是大学生怎样做人和使人生价值更显光彩的集中体现。
那么,道德是什么,它有哪些作用,当前我们应遵循什么样的道德?本章将对道德的有关问题给予回答。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内涵
1、什么是道德?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第一,道德是区别善与恶的规范体系,追求扬善抑恶的。这不同于哲学和自然科学追求的是真,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发现规律,发现了真实的、即符合实际的规律才是科学。
第二,道德所调整关系的仅仅是道德关系,即善与恶的关系,并非要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所有关系。如专政与被专政、法与非法、罪与非罪、护教与叛教等等,虽然它们其中也都贯穿着道德问题,但从根本上讲,调整这些关系不是道德的任务,而是靠其他准则来完成。
第三,道德是用道德的方式来调整道德关系的。这种方式是通过社会舆论、个人内心信念(转化为意志)、传统习惯的影响和约束等非强制手段来实现的。
2、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某种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道德品质的构成: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
3、道德的特点:
(一)道德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客观的外在的社会道德,只有内化和体现为个人道德才能实现其功能,主观性的个人道德只有外化和提升为社会的道德才能获得现实的生命。
(二)道德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
道德他律和自律的统一体现为“不太情愿的自愿”、“被动的主动”。每个人的道德中都有他律的成分,道德水平的不同只是他律性和自律性的程度不同而已,并不是他律性或自律性的消失。“有红绿灯为啥还要交警”
(三)道德是阶级性和全民性的统一
在阶级社会里,道德的阶级性与全民性是交融互渗、相互统一的:阶级性中包含着全民性的因素,全民性寓于阶级性之中;全民性带有阶级性的烙印,阶级性渗透在全民性之中,实质上是道德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
(四)道德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道德根源于现实,受现实关系的制约并适应着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同人的世俗生活密不可分。任何一种道德要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作用,就必须立足现实生活、面向社会生活实际,考虑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接受程度和觉悟程度。
道德虽然源于现实,但更指向理想,由“是什么”指向“应当是什么”。
(五)道德是协调性与进取性的统一
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9354036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