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元明清部分)
1
编辑课件ppt
中国古代文学(下)
要求阅读的元明清文学作品
戏曲剧本
《窦娥冤》〔元〕关汉卿
《关汉卿戏曲集》※
《西厢记》〔元〕王实甫
《梧桐雨》《墙头马上》 〔元〕白朴 ※
《汉宫秋》 〔元〕马致远
《元曲选》〔明〕臧晋叔选辑 ※
《琵琶记》〔元〕高明
《牡丹亭》〔明〕汤显祖
《汤显祖戏曲集》※
《长生殿》〔清〕洪昇
《桃花扇》〔清〕孔尚任
2
编辑课件ppt
小说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水浒传》 〔明〕施耐庵
《西游记》 〔明〕吴承恩
《金瓶梅》 〔明〕兰陵笑笑生
《剪灯新话》〔明〕瞿佑 ※
《醒世姻缘传》〔清〕西周生※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
《红楼梦》 〔清〕曹雪芹 高鹗
诗 词 曲 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一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二册
注:※ 为选读。
3
编辑课件ppt
元 代 文 学
1234-1368
4
编辑课件ppt
一、元代社会与文学
成吉思汗
政治上: 民族压迫深重,阶级
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四个等级。
经济上: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碰
撞、融合。
农业遭破坏后逐渐恢复,工商业
也 逐步繁荣。
以功利诱天下,商人地位提高。出现了一些商业集中的大城市。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5
编辑课件ppt
思想文化方面:
呈现相对活跃轻松态势。
程朱理学地位得到确认,但儒学统治
地位下降;佛教、道教等也得到发展。
科举恢复较晚,时断时续;儒生地位
下降,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
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
之说。
忽必烈
元代文学发展的特点:
叙事性文学的繁荣兴盛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
市民的增加,使话本、说唱和戏剧艺术的发展有了丰厚的
土壤。以戏曲为代表的叙事性文学形成一股洪流。
6
编辑课件ppt
作家队伍发生很大变化:
一大批仕进无门、沉沦下僚又有
高度文化修养的底层文人,取代了
亦宦亦文的文人士大夫,构成了叙
事文学创作的基本队伍。
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
白朴等。
元杂剧陶俑
思想内容上的独特性:
对封建统治阶级抨击十分强烈; 对底层群众的抗争给予
高度的关注和同情; 对封建伦理道德给予大胆批评和否定,
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特色。
7
编辑课件ppt
二、元代戏曲的繁荣
角抵戏
(一)中国戏曲的形成:
中国戏曲是融文学、美术、音乐、歌曲、杂技、
表演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与传统的“乐”文
化复合性特征有着天然联系。
上古原始歌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
八阙。”(吕氏春秋)
春秋战国:俳(pái)优。
楚庄王“优孟衣冠”
汉代:百戏(歌舞、杂
技、武术),角抵戏。
8
编辑课件ppt
参军戏
代面
隋代:九部乐。中原乐舞和
边民乐舞的交流。
唐代: 歌舞渐趋戏剧化。
《霓裳羽衣舞》等大型歌舞;
《代面》等小型歌舞。
“参军戏”(参军、苍鹘两角色)表演
故事进一步戏剧化。
唐代传奇为戏曲剧本提供了故事素 材;
唐代诗歌、宋代长短句为戏曲唱词
提供了借鉴。
9
编辑课件ppt
宋代:杂剧。演员己发展到五人,有完整
故事情节。
金代:院本。体制同宋杂剧,是向元杂
剧的过度形式。
宋金说唱艺术“诸宫调”,提供了解决
故事 内容与联套曲牌的音乐形式结合问题的借鉴。
元代杂剧是中国古代音乐舞蹈艺术发展至宋元时期,与叙事文学相汇合,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吸收说唱艺术中“诸宫调”的形式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艺形式。它综合了多种艺术因素的特性,并将其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和风格特色;特别是诗歌与音乐舞蹈的结合,确立了元杂剧作为诗剧的基本风貌。
10
编辑课件ppt
安徽大学-中国古代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