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的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输文化知识的讲解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欢迎大家分享。
1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期望一路上我们一起同游,能够带给大家一次美妙的旅程。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21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全部在绵山兴建了很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抵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因为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初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关键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即使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好友们,从回銮寺出发,,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旅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抵达绵山的第一个主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好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管。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假如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经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听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围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停涌出,听说还能预计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全部必需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经过。因此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关键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全部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有关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小说。听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逝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以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抵达后当日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拂晓,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快乐,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全部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现在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我们慢慢地商议。”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议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我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假如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怎样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大家全部虔诚地向她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2021年绵山的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