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课与15课《面具》是同属于一个主题单元课程,都是以创作表现奇特的头部造型为主题的内容,在造型表现上都有密切的联系,但本课是以泥塑的形式进行脸部造型表现的,学习陶艺不仅是让孩子们接触陶泥,亲近大自然,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了解古今中外头像造型艺术的同时,初步感受不同的人文环境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的不同的艺术风格。本课以夸张和变形的艺术表现五官表情变化,突出奇特的风格,这对于学生以后学习以写实手法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一课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二年级的《捏泥巴》的基础上的一个知识的提升,孩子都有用泡泡泥创作的经验,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本次教学的班级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生独立意识强,兴趣广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事物的表现欲和探索欲望比较强,又能与人协调合作,都为本节课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夸张和变形的创作手法进行塑造表现的方法。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脸部艺术。知道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别。
、感受橡皮泥这一造型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搓、揉,并借助工具按压等不同的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奇特的脸部形象。
四、教学重点:观察分析艺术作品中的脸型、五官、表情的奇特的造型、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具特色的脸。
五、教学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造型丰富,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课前准备:橡皮泥、垫板、制作工具、装饰物、教学课件、面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幕快速闪现各种各样的脸,谁发现了与众不同的脸就立刻喊停。(课件出示不同脸的图片有学生的脸,有明星的的脸)。
出示各国奇特的脸的图片,提问:这些脸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谈感受。
师:各种各样奇特的脸代表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艺术……今天我们就来表现一张奇特的脸(引出:奇特。板书:一张奇特的脸)。
二、欣赏图片,分析怎样的脸是“奇特的脸”
:关于脸的奇特造型有很多,下面让老师带大家欣赏一些古今中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一些精美的头像工艺品。我们经常说,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往往有很多区别。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思考这两个问题:
(1)艺术作品中的脸和现实生活中的脸有什么不一样?
(2)怎样的脸才是“奇特的脸”?(板书:奇特)
,欣赏“头像工艺品”
,(过渡)师:我们欣赏了艺术作品中的脸,现在来对比欣赏一幅现实中的脸,看看有什么特点?(点击课件)
,老师先不做任何评价。
三、看图交流、分析前两个问题。
。
再叫几个同学上讲台前对比,学生观察这几个同学的脸有圆有尖。
(1)艺术作品中的脸型和现实中的脸型有什么不同?
哪一种更奇特?为什么?
(2)真人的脸型是什么型?
(3)艺术作品中的脸在真人脸的基础上有了什么变化?
看起来才更奇特?(板书:脸型-----变形)
(4)你们还
一张奇特的脸教案——王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