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窑坪村社会实践汇报
2021年7月,为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及各级团委的要求,各高校按排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很荣幸成为团中央关键项目《陇南震后教育现实情况调研及义务支教》团体的一名组员,并随团体在陇南市康县大南屿乡窑坪村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星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段社会实践历程中,我无处不感到乡亲们的热情朴实和村里孩子们的天真好学,村领导班子兢兢精神也让我感动和钦佩。相信此行将让我永久难忘。
我来自农村,也一直生活在农村,所以对农村还是比较了解的,况且陇南是我的故乡。这次调研的任务是“震后教育现实情况”,所以关键说说农村现实的基础教育情况吧。不可否认,国家对震后陇南的投入是很大的,几乎涵盖了全部方面,农村改变惊人,成绩显著,是值得彪炳千古的大业。当然,这世界上不可能有天堂,繁荣背后还是有不足的,既然是专门进村走访调查,那我就不多唱赞歌了,现就我们发觉的问题,尤其是教育问题做以下汇报。
窑坪村,和陕西略阳县木瓜园村鸡犬相闻,交通便利,界碑书“甘肃窑坪”,又是茶马古镇,任弼时曾住过此村,外加政府重视,窑坪已为康县关键村,其地位可见通常。当然这只是首先,光看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个真正的农村,内在发展的不足是很多的,一下关键介绍学校。
众所周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多数学校得到从新修建,焕然一新,甚至连刚建起来不合时宜的也拆掉新修,农民全部看得到政府真的花钱了。为响应不让一所学校还住在活动板房的号召,号称能用二十年得板房在不到三年、毫发无损的情况下一夜全拆,整齐的放在了库房。为“两基”建设之国检,更是多层次领导东西忙,口号四处天天贴,两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为避免上级临时大驾,小学也有了周六不休假的怪例。这仅是我个人看的的,和此次调研关系不大,但也是教育上的问题,有些事真是让人想不明白。
学校建设的越来越好,但学生却是越来越少的。计划生育并不是关键原因,而是农村教学质量落后下的转学潮让学生变少了。但这并不是农村老师教的不好,而是多方面的复杂原因造成的。现以窑坪为例,说说农村教育现实情况:
首先,师资欠缺,师资教学水平不高。因为农村多在偏远山区,交通、经济均不发达,极难留住人才,年轻老师多在两三年便想方设法飞走了,剩下老老师又跟不上时代步伐,知识陈旧,尤其是小学开设英语以来,更是缺乏专业老师,连窑坪这么关键村也毫不例外的没有英语课,以后学校毕业的学生更是和发达一点地方学校的学生有了差距,而这是父母及其不愿看到的,所以原来快要200学生的窑坪小学,在两年间剧降到只有50人左右,且三年级5人、四年级3人,据调查,她们中的多数待转,所以这次开学可能就没有三四年级了,而一界碑之隔的陕西木瓜园则相对好些,舍近求远,花费更多的代价不是农民所愿,而是爱子心切,不得不的选择。
再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严重,上学路途遥远。因为当地域经济欠发达,牛耕早已不适用现代社会生活,所以很多家庭
2021年暑期窑坪村社会实践汇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