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业局灾后生态修复市属造林绿化实施方案 2 1总论 项目提要⑴项目名称陇南市林业局灾后生态修复市属造林绿化⑵项目主管单位陇南市林业局⑶项目建设单位陇南市林业局市直林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管理处⑷项目法人代表武俊峰( 市林业局副局长、市林业局市直林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管理处主任) ⑸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地点为陇南市区在地武都区城关北山片, 包括黄家坝、石坡儿、灰崖子、钟楼滩、清水沟、石家庄、王家庄、殿沟、黑坝、水子山、腰道、教场。东江新区 6 号路绿化带建设. 陇南兴华农场.⑹项目性质灾后恢复重建⑺项目建设目标通过陇南市区北山片人工造林绿化和东江新区的道路绿化带建设, 逐步建设陇南市区的生态绿色屏障, 改变陇南市区面藐, 改善城区居民生存环境, 营造生态陇南的民心工 3 程、形象工程。⑻项目建设规模陇南市区北山片绿化 580 h㎡,武都新城区城区道路绿化 ;两当兴华农场宜林荒山造林 300h ㎡⑼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 、陇南市区所在武都城区北山造林绿化 580 h㎡,修建管护房 120 ㎡。 2、东江新区东起栈道湾西至东江小学全长 号路道路绿化带补植。 3 、陇南兴华农场荒山造林 300 h ㎡, 修建管护房 160 ㎡。⑾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 925 万元。该项目为灾后生态修复重建工程, 中央重建基金投资 925 万元。(详见表1 项目投资与任务规划表) 编制依据⑴《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 2008 〕 2691 号; ⑵《陇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灾后重建 200 8 年项目前期工作及规划分解的紧急通知》( [2009] 陇发改农 4 函字第 1号); ⑶《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分解包干基金数和编制项目年度实施计划的补充通知》(陇发改农函字[2009] 第 23 号; ⑷《关于下达第二批中央重建基金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的通知》(陇发改[2009]18 号)。⑸《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76-1995 ; ⑹《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标准》 GB/T18377-2001 ; ⑺《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6000-1999 ; ⑻《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⑼《各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LY/T1557-2000 。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陇南市区所在武都城区北山片绿化造林 580 h ㎡, 其中生态公益林造林面积占总面积 70% 共 406 h㎡,生态经济兼用林占 30% 共 174 h ㎡。修建管护房 120 ㎡ 2、东江新区东起栈道湾西至东江小学全长 号路道路绿化带补植。 3 、陇南兴华农场姚庄、大坡梁、潘家庄、四沟里 4个荒山小班营造生态林 300 h ㎡, 其中针阔混交林 80h㎡, 针叶混交林 220 h㎡。修建管护房 160 ㎡。 5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陇南市区位于甘肃东南部, 地处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龙江中游, 为陇南市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全区辖 36 个乡镇 684 个村, 15 个社区,总人口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万人,全区幅员面积 4683 平方公里,项目取南北两山林业用地 亩,宜林荒山 21329 亩。陇南市区南北两山山高坡陡,立地条件差,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造林难度相当大,总绿化面积 亩( 22551 h㎡) ,其绿化造林作为建设武都城区的绿色屏障, 改变陇南市区面藐, 改善城区居民生存环境, 营造生态陇南的民心工程、形象工程, 其绿化造林工作一直被陇南市和武都区各届政府和党委列为改善陇南形象的首要生态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 绿化面积达 6670 0亩( 4447 h㎡)。 汶川特大地震不但给武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而且使当地区域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严重破坏。特大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灾害导致陇南市区南北两山许多原有成活造幼林树掩埋、部分原有林被损毁,对原本就非常薄弱的陇南市南北两山的生态系统造成很大伤 6 害, 引发重大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直接威胁着陇南市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成为目前陇南市区绿化的首要任务。(表2 陇南市南北两山社会经济和绿化基本情况现状表) 东江新区建设是陇南市市镇建设的亮点和示范点, 是改善陇南形象的民心工程、名片工程, 随着新区建设的逐步开展,新区道路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也开始从 2007 年正式启动, 由于受资金困难限制, 道路绿化只能分段分期实施, 汶川特大地震使刚在春季栽植的绿化苗木的成活受到很大影响, 一部分绿化苗木由于当时
林业局灾后生态修复市属造林绿化实施方案书毕业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