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语文教学的有益实践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文。我在执教该课时,努力突出语文学科的学科属性,按照“本色语文”的教学理念,做了很好的尝试。
一、以读为先,以读为重,突出吟咏与感悟。
语文是母语课程,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培养和积累语感的过程。语文学习的基本特色在于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尤其是通过多形式多用途的吟读,让学生感知、体悟言语现象,获得知识、体验情感、明晓道理,这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语文课堂本色化之“本”。这一课,最有特色的设计是以“读”为主线,领起并贯通全课:先是教师范读课文,接着让学生放声自读,安排学生一个接一个顺着自然段连着读,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读,用合适的表情与动作表演读……到了课尾,课文好象烂熟于心,全班学生几乎全能出口成诵——全课书声琅琅,童声悦耳,一派生动鲜活之气。读,让学生感知了词汇,领略了情境,品悟了生活;读,使课文散发魅力,课堂灵动,孩子愉悦,“细雨润无声”,这样的教学安排突出了语文味,回到了语文课堂的根本上。
二、强化“想象”在言语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语文课文是孩子驰骋想象的天地,书面言语还原为生活情境必须依托想象,语文学习离开了“想象”堪谓不可想象。本色语文教学应该抓住语文学科这一独特属性,竭力鼓动学生想象之羽,让孩子在课文创设的意境里自由飞翔,藉以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滋养心灵,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这一课结合幼儿认知特征,抓住了这一教学之“本”。开课第二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把你自己想象成小柳树和小枣树”来读课文,让学生展开想象回答:假如你是那小树,你会怎么说?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孩子想象的积极性,孩子们在想象之中感受到了课文的精妙,感知到了人与人之间应当取长补短。看到孩子们一副副陶醉的神情,我们看到了“语文”让孩子们幸福的滋味,看到本色语文教学的效益。
三、以言语知识为要,固基夯本。
语文教学离不开言语知识与言语技能,抛离这个“本”,语文学科的特性就淡化了,语文课就不是语文课。增进学生的言语知识与言语技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目标。不管课堂如何设计与操作,不让学生在课内识字练字用句,把基本的字词句撇开单纯进行什么人文教育或任何名义的其他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异化。低年段的语文教学,应以言语知识为要,积累语言,培养能力,方为固基夯本之策。
这一课,
本色语文教学的有益实践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