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天津农学院土壤学实验指导.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农学、资环、园艺、设施等专业用)
卢树昌主编
天津农学院
二零零一年十二月
前言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财富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土壤的重要性并不在意。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土壤退化现象严重,土壤质量衰退已成为全球普遍问题,并且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教训。因此,提高土壤质量与促进现代农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现代土壤科学发展的趋势。土壤学实验作为土壤教学的辅助手段,其实验内容应体现当前及今后土壤学的发展,涵盖现代土壤的完整体系。根据此要求,我们对原《土壤学实验指导》进行了修订和进一步补充,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土壤学的理论知识和发展,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编者
2001年11月

实验规则
实验是巩固课堂理论,训练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对实验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因此,同学们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及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写实验预习报告。
进入实验室,要仪表整齐,保持室内安静,不得高声谈话,更不允许喧闹。
实验前要检查本组所需仪器、药品,发现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
严格按照实验指导教师所讲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独立操作,发现问题,举手向指导教师及辅导教师报告,决不允许自作主张。
爱护国家财产,节约用水、用电、用药,必须正确、谨慎使用仪器。
实验完毕后,将所有仪器、药品整理复原,损坏的仪器要如实登记,轮流值日,清扫卫生。所有实验完毕后,全班进行实验室大扫除。
实验报告必须在教师指定时间内交齐,凡不合格的在教师指定时间内重做。
本实验成绩不合格者,不允许进行土壤学期终考试。

目录
实验一野外土壤调查——认土与采样……………………………………4
实验二土壤样品处理、保存与吸湿水测定………………………………19
实验三土壤质地分析——手测法(指感法)……………………………24
实验四土壤腐殖质分离及各组分性状观察……………………………30
实验五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分析……………………………………32
实验六土壤水吸力与土壤持水量的测定………………………………36
实验七土壤空气成分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42
实验八土壤缓效钾与供钾特性的测定…………………………………46
实验九土壤有效硫的测定………………………………………………51
实验十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54
实验十一土壤缓冲性能观测………………………………………………57
实验十二土壤微量元素硼的测定…………………………………………59
实验十三土壤重金属元素—Cd、Pb的测定………………………………65
主要参考文献…………………………………………………………………70
实验一野外土壤调查——认土与采样
实验目的、意义
土壤调查是通过田间实地观察土壤剖面去研究土壤的一种基本方法,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进行野外土壤调查,可以了解土壤资源现状,弄清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土壤的生产性能和存在的问题,搞清制约农业的限制因素,从而使我们有可能合理利用土壤和有效地改造土壤。为宏观上解决农业生产布局和地区性解决生产问题服务。面对大自然不同的环境条件,了解成土条件与土壤的关系,会使同学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强对土壤的感性认识,以利于学好本课程和初步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
本次实验是为了练习在野外选择挖掘剖面的地点和挖掘方法。并通过土壤剖面的观察和描述,学习认识土壤的方法,初步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及土壤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形态特征和基本性状。达到从形态上认识土壤的目的,并且掌握认识和描述土壤剖面的手段和方法。
土壤形成因素的研究是野外土壤调查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只有真实而详尽地掌握了各种成土因素,才能进一步进行土壤分类和绘制土壤图。本实验虽只着重于方法技术上的练录工作上。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资料,以便掌握土壤发生和分布的规律。
本次实验另一目的是练习各种用途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技术。如果所采集样品不能代表分析对象,那么分析再准确,所得结果也不会反映所分析对象的实际情况。因此,采集土样是分析工作首要的关键环节,所采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这就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各种用途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 成土因素观察、记载
1. 植被的描述
(1)自然植被的描述
植物和土壤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在植被主导影响及其与母质的相互作用才产生了土壤,并且进一步地影响着土壤的发展,改变着土壤的理化性状。反过来又影响了地面

天津农学院土壤学实验指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2-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