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 秦 论 》 说 课 稿
谷城三中 王欣民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过秦论》。我将从教材分析、导学目标、导学方法、学情和导学过程等几方面加以详细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过秦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作者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雄辩地论述了秦王朝成败的因由。
通过单元提示,我们知道,《史记》和《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而综观高中语文教材,必修5本书共有文言文单元5个,17篇文章。涉及了5个方面的文章类型:古代记叙散文、山水游记散文、议论性散文、人物传记和古代抒情散文。《过秦论》属于古代议论性散文。
编者在选取这些文章的时候,目的是让学生聆听其中的济世忠告,感受古人的胸怀与睿智,体会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宝贵。阅读这些智慧的篇章,还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同时应当有点质疑问难的精神,大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
此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因此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过秦论》是名篇,学习时,要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在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基础上强调翻译,同时引导学生领会赋的特点和本文雄辩的艺术特色。
二、说导学目标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古代历史散文接触不多。不少学生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差不多都靠猜测,导致对文言文越来越缺乏兴趣。因此,导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背诵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为此我课制定了以下导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查找工具书和资料,自主学习,归纳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现象,力争能顺畅翻译全文。
2、能力目标:
(1)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2)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多重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同义叠句的运用,使文章显得气势非凡而又深刻精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同时辩证思考暴政是否是秦快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鉴于学生文言知识薄弱的现状,结合高考中文言知识占比重较大的情况,为了给学生阅读其它的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能力。导学重点我定为:1、积累文中出现的
文言词、句知识,重点是落实翻译。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及艺术特色。
导学难点为: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过秦论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