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与通货膨胀探究论文
由物价上涨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其根本原因还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城乡居民手持货币量过大,商品与货币的比例失调。流通中的货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一是信贷投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在某种意义上说,信贷流通是现金流通的起点,信贷是控制货币流通的总闸门。在流通中的货币量明显地出现滞胀的情况下,信贷的这个口子还在不断地被撕大,金融资本还在不断地向产业资本转移,给市场经济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位副行长声称:“货币信贷增长的势头在短期内仍难遏止,这是因为我国的外贸出口仍在增长,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这应该不能成为很有说服力的理由。对外贸易与金融和经济的平稳运行,孰轻孰重?作为金融专家是不会拈不清的,这里面是否还有深意就不得而知了。二是金融服务质量差阻塞了结算渠道。近几年,各金融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经营效益,千方百计地给客户增加负担,挖空心思想着怎样才能从那些不得不与银行打交道的人身上多捞一点好处。他们不仅服务质量低劣,而且办理业务的手续烦杂,收费的名目越来越多。一些本来可以办理转账手续的业务,客户也被他们逼得用现金结算。这不仅是一个政策导向问题,而且也是金融和经济运行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三是现金管理松驰便得货币资金的体外循环成为可能。一直以来,银行对现金管理都是很严格的。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银行选择企业,企业选择银行的过程中,对于开户管理和现金管理却渐渐地放宽了。企业的结算账户上存着大量的资金,银行的客户经理也不着急收款,企业存放大量的现金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企业的资金甚至可以脱离银行这个母体在体外循环似乎也没有人过问。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加剧流通中的货币大大地超过实际货币需求量的矛盾,必将拉动物价进一步上扬,使结构性的物价上涨向更宽更广的领域漫延。四是高科技手段为货币资金的多头流动提供了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银行卡、网上支付、手机账户等非现金支付方式正在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这些现代结算工具,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的支付压力,另一方面却又为现金的市场流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银行卡和银行联网账户上的资金在某一时间段内集中在某一区域和某一行业,对市场来说有可能造成一个不小的冲击。这一部分货币的流动性,银行是很难预测的。却又不能小看这部分货币资金对物价上涨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五是经济转型正处于亢奋期。经过几年的改造,大部分国有资产都转换成了股份制企业的资产和由多种经济成份组建的经营资本。这些企业在完成了其所有制改造之后,下一步的重点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来。企业的发展,渴望银行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在通常情况下,银行是没有理由拒绝这些客户的。可是在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非常时期,银行则应该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然后有选择地予以支持,那些改制以后暂时得不到银行支持的企业,则只有另辟蹊径了。能够接手购买国有企业的老板们,大多数都与地方的行政长官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排除他们会借助这些官员们给银行施加行政压力,打着保护改革成果的旗号横加干涉。银行如果屈从行政压力而新增加信贷投入,无论其预期效益如何,都会导致从紧的货币政策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六是金融监管有相互推委之嫌。在金融立法上,确定银监会与人民银行在非常时期都有责任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管理。都有责任其实也就都没有责任,这不是两个和尚
货币流通与通货膨胀探究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