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日记征地日记自8月 17 日开始同群众签署征地合同以来, 按照“摸清诉求, 公平公开, 先易后难, 分类推进”的工作思路, 稳步推进, 进展很顺利, 仅四天时间, 八成以上的群众都签了征地补偿协议。除几户涉及树木和服装厂评估报告未出而没法签字外, 仅剩下徐** 和梁喜才等个别户了。按陈** 组长安排,我们将余下的几户再次进行走访。入户的主要工作是“送政策、送服务,帮算账、帮签约”。因为户数少,我们不再分组,采取集中走访的形式。 9 点多,在村子的最东边,我们一行几人来到徐**的“家”,村干部蔡** 介绍说,这是** 租的邻村的房。大门敞开着,可能由于下雨的缘由,大门口有些泥泞,我们点着脚尖, 左挪右闪, 进到院子里。院子很小, 进院就看到房子的客厅, 暗乎乎, 空牢牢的。一个现在很少见到的春秋椅成了唯一的摆设。春秋椅上堆放自些该洗的衣物。叫了两三声后, 在后屋里传出了洪亮应答声。紧接着,一个 40 多岁,只穿短裤和托鞋,皮肤黝黑的男人出现的我们面前, 左手拿自一个衣服架, 架子上挂着一个塑料袋, 袋子的下面有一个软管与肚子里出来的一个软管连在一起, 正在做腹部透析。小平头, 头发有些发白, 额头上的皱纹显示出的沧桑似乎与实际年龄有些不符。他坐在一马扎上开始同我们交谈。通过交谈和了解, 得知了关于他和他的家庭的更多情况。两年前, 他们唯一的孩子大学毕业, 实台跌下摔伤。经过 2 次手术, 仍没康复,在家修养,失去了劳动能力。祸不单行, ** 由于开车时劳累和走神,发生重大车祸, 赔了对方一大笔钱。使本不富足的家庭捉襟见肘。生活、精神的双重压力下, 不幸再次发生在** 身上, ** 被查出慢性肾衰竭。每 8 个小时需要透析一次,为减少开支,他只能进药后, 自己在家进行透析, 即便是这样, 每天也得 50 多元的费用。里屋内从房子的一边到另一边, 整齐的堆放着装透析液的箱子,有一人来高。他说,每月透析液就要 12 箱。为了生存, ** 在透析的间隙必须挣钱养家。8 个小时一次的透析限定的他的活动范围单程必须的在 4 小时之内。单纯的摆摊卖菜已不能支撑这个家庭的正常运转, 他不得不在卖菜的同时进行贩菜。只能选择较近的菜市场,最后选定进货地在清苑。每天早上 2、3 点出发, 6 点前装完一车豆角或茄子, 7 点多点赶到安国菜市场进行批发,无论是否批发完,他必须 9 点到家准备透析。这确实是个需要帮扶的家庭。没有签字的原因, 一方面是作为一个农民, 对土地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依托。对于这个没有方向、没有目标、飘摇不定的家庭来说, 土地
征地日记.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