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
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
四川农业大学优质特色课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内
容和方法
第四节学习目的要求和教学、考核安排
第一节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二、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三、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农业经济:
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农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农业经济学:
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
二、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萌芽:近代初期(17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
发展:18世纪德国
起源:古希腊和罗马
从一般经济学体系中分离出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二、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新趋势:
1、学科的分化不断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进而产生的综合化不断得到增强;
2、农业经济学科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地展开各种比较研究工作;
3、农业经济学科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农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三、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问题一向为人们所重视。在历代经济思想中,农业经济思想占有较丰富的成分。
2、新中国成立后,理论界开始对我国农业经济学理论进行广泛研究,但由于“左”的影响,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受阻。
3、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探索从中国实际出发的道路,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学。
4、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展开了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农业经济学的内容和学科体系正处在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之中。(热点问题)
第二节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研究对象
第二节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课程性质
部门经济学:专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的研究
应用经济学: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课程地位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
土地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专业选修课
第一章 农业经济学导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