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1、唯心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P85)缺陷:夸大了人们思想动机的作用,以精神决定历史;否认社会历史客观规律的存在,认为是个别英雄人物创造历史。2、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历史现实出发:深入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总结出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并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对基本范畴。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P86二)它包含了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几方面的内容。这几种要素,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首先来看(1)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地理环境这一因素作用的发挥,直接受到社会因素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制约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的合理程度。(2)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发展、分布、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诸多方面。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这一因素作用的发挥也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人口因素,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当然也就不能从根本意义上来决定社会的性质及社会形态的更替。P86三(3)物质生产方式: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种决定作用体现为三方面:首先,物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物质生产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从主体角度,可分为: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从内容层次,可分为:社会心理:是特定群体,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定型、不系统的社会意识。比如:情感、愿望、风俗、习惯、传统、社会风气等。社会意识形式: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的特性。就社会意识形式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可细分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其他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区别:前者有阶级性,为特定经济基础服务;后者没有。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决定、反映、反作用(P86倒二)(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一,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第三,社会意识必然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变化。(2)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滞后或者超越;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三,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其中,政治法律思想是核心,起决定作用;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影响最为深刻,起指导功能;科学作为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强大的力量,随社会发展作用愈发明显。第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先进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落后的或反动的。。。则阻碍、延缓社会历史的进程;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两个前提:(P88二)一是、要付诸社会实践,思想才能转化成客观现实。二是、加强先进文化的建设,努力提高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猪猪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