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数据对CPI统计的影响.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数据对CPI统计的影响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无形中增加了政府统计工作的难度。对此,政府人员更要加强大数据研究,将其与CPI统计工作结合起来,重视大数据对CPI的影响,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不断提高政府统计工作的质量。基于此,本文立足于CPI统计现状,重点分析了大数据对CPI统计的影响与改进方式。
[关键词]大数据;CPI统计;影响;改进方式
1我国CPI统计的实施现状
目前,我国针对城乡居民CPI指数进行调查统计时,主要涉及衣、食、住、行、医疗等8大领域,调查范围较广,主要面向全国各地的市场与消费单位,因此数据信息量十分庞大,为统计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在数据统计、计算的过程中,通常使用采样调查法,选择一些较为典型的商品或者市场,对所需调查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获取结果,但这种方式很容易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干扰产生误差,因此得出的结果也只能用于参考,不具备准确性。
2大数据对CPI统计的影响
。现阶段,大数据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引领世界走向新时代。在大数据内涵方面,具有内容多样、容量巨大、流动快、稳定性差等特征。具体来说:一是与传统度量范围相比,大数据在数量上占据明显优势,其单位用TB、PB、EB表示,目前全球每两天便能够形成5EB左右的数据量,也就是5×1018B;二是数据类型多样,且较为复杂,不仅包括结构化,还包括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且后两者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人工采价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CPI统计,与纯手工数据采集相比,在效率与实时性方面有所提升,人为误差得到显著降低。国家统计局在各个地区设立了直属调查小组,分布在31个省市、500个调查市县的5万个商业业态、农贸市场、电影院、医院等提供服务消费的单位,每隔5天对猪肉、蔬菜、鞋帽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物品的价格进行调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抽样调查难免出现误差、采价成本较高等,都会造成各类误差,导致计算得出的CPI数值与商品评价价格相比过高或者过低。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其应用在CPI数据采集中,与传统少量数据抽样方式相比,所编制的规格、价格等方面均与总体十分贴近,不但能显著降低人为误差,还能够有效控制抽样误差,与传统方式相比,数据采集效率提高了3倍左右。由此可见,应用大数据有效提升了CPI数据的采集效率。。在大数据诞生以后,对CPI计算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样本范围与样本时间方面。在样本时间方面,以往CPI编制中的数据采集时间往往是固定的,并且两个采集点之间的时间距离较长。事实上,商家与消费者都会根据价格调整购买方式,如若出现商品滞销,商家则会采用打折促销的方式,这时消费者的购买量往往会增加。这种固定时间采集的方式很可能导致商品价格指数过高或者过低,造成统计误差,而应用大数据能够实时获取商品的价格、数量,通过动态计算CPI指数的方式消除统计误差。在样本范围方面,大数据的应用使采集到的样本与总体十分相似,在CPI计算中的样本范围也不再局限于8大领域,而是将所有居民消费的商品均纳入其中。2011年,阿里巴巴推出了网络零售价格指

大数据对CPI统计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露露二天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