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百喻经.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百喻经白话文 1 愚人食盐喻从前的时候,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作客。主人端出食物来,他嫌淡而无味。主人听罢, 便另外为他添了点盐进去。愚人尝到了盐的美味, 心内便想: 味道所以这么美, 是有盐的缘故。少少一撮,尚且如此,满满一把,岂不更妙? 这愚人不懂其中的道理,便单单吃那盐。吃罢,口颤舌抖,反而得了苦楚。这就譬如那些外道, 听说节制饮食可以得道, 即便断绝了饮食。或是断七日, 或是断十五日, 空佬佬地使自己遭一番困饿,却对修道毫无益处,活像那个愚人,因为盐可调出美味来,就单是吃它,致使口颤舌抖,外道的断食也是这样。 2 愚人集牛乳喻昔有一个愚人, 将要宴请宾客, 便想积集牛乳, 准备设宴时供用, 因而想道: 我如今若是预先天天挤取牛乳, 牛乳渐渐多起来, 终究无处安放, 或许还会变酸败坏呢, 不如就让它盛在牛腹里, 待临到宴会时, 便可一下子全部挤出来。想罢, 就捉牢母牛和小牛, 各各系在不同的地方。过了一个月之后, 他方才设置宴会, 将宾客迎入, 安顿好, 方牵过牛来, 想挤取牛乳,而母牛的乳房瘪塌塌的,一点奶也没有了。这时宾客们或是瞪着他,或是嗤笑他。其他的愚人也是这样,想要修行布施,只是说待我大有财物之时,然后才一下子布施掉。还没来得及积聚起来, 或是被贪官、水灾、火灾、盗贼侵夺掉了, 或是猝然命终了, 赶不及布施,那些愚人也如集牛乳的愚人一样。生命飘忽, 身外之物, 更是聚散不定, 因而布施之举, 当时时实行, 多少无论, 毋须等待什么时机。 3 以梨打头破喻早先有一个愚人, 头上光秃无发。当时有一个人用梨打他的头, 一下, 二下, 三下, 头全都被打得受伤破裂了。此时这个愚人默然忍受着, 不知躲避离去。傍人见了这般情景, 就对他说: 「为什么不避去呢? 竟然一动不动地受打,致使头都破了。」愚人答道: 「像他那种人么, 骄横侮慢,凭借力气而已,其实是愚痴的,缺少智慧。见我头上没有发毛,便以为是石头, 用梨来打我,头就破成这个样子。」傍人说道: 「你自己愚痴,为何反说他愚痴呢? 你若是不愚痴,怎么会被他打得头破,却不知逃避!」某些出家人也是如此, 无能力具有澄净之心、清凉之行, 也无能力修习教法, 更无能力思惟教法之理而生慧解,仅仅是整饬出家人的容仪法度而已,用以招来利养,恰如那个愚人,被别人打了头, 却不知躲避离去, 直至破伤了, 反而说别人愚痴。这样的出家人也像那愚人一般。此则譬喻指责了某些出家人徒守威仪, 以此来求得利养, 那么, 这种利养就如打愚人光头的梨,伤害了出家人的功德根本,而出家人依然只是固着于威仪,不知转而具修信戒定慧,则利养带来的损害亦愈益扩大。 4 妇诈称死喻过去有位愚人, 他的妻子生得端正, 愚人心内很是爱重她。女人却没有贞洁忠信之情, 中途与他人有了私通。邪淫的心意炽盛起来, 欲追随情夫而去, 舍离自己的丈夫。于是就对一个老太婆密语道: 「我离去之后,你可携来一具死女人的尸体,安着于屋中,对我丈夫说我已死。」老太婆此后瞅准那丈夫不在家的时机,将一具死尸放置在他家中。待到那丈夫回家来了,老太婆告诉他道: 「你妻子已经死了。」那丈夫即便前去查看,以为真是自己的妻子,便哀哭着, 心情很是难受, 积集了许多木柴和油, 将死尸烧了, 拾取了骨灰, 用囊盛了, 昼夜挟在怀中。女人后来对情夫起了厌倦之心,便回家来了,对她丈夫说: 「我是你的妻子。」丈夫答道: 「我妻子已死多时了,你是谁呢? 乱说是我的妻子。」女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丈夫依然如故,不肯相信。就如那些外道,听闻了其他的邪说,心内产生了迷惑,就执着在这点上了,以为是真理,这种心念便永远无法改转过来,虽然后来听闻了佛法正教,也不肯信而受持奉行。假作真时真亦假。 5 渴见水喻过去有一个人, 愚痴无智慧, 渴极了须要饮水, 见炎热时远处野地里腾升的水气, 以为是水, 即便追寻而去,直逐至印度河边。既已到了河边,却定定地看着不饮。傍人说道: 「你这么渴, 望着水气而奔逐, 如今到了水边, 为何不饮呢?」愚人答道:「倘若可以饮尽的话, 我便饮了。而今这水极多,完全不可饮尽,所以就不饮了。」众人当时听了这话,都哄然地嗤笑他。这就好比那些外道, 执着于事理的某一端, 认为自己不能完全受持佛法的戒律, 于是便索性一戒也不受持了, 致使将来毫无得道的缘分, 流转于生死苦海之中, 不得出离。就如那个愚人见了水,却不饮,为当时人所笑,道理正是一致的。佛经中多有受持一戒而得道的记载。世间众生于浩瀚之法海,取其一瓢而饮,受持而行,也可祛除生死烦恼。《法句譬喻经》卷二载:有位大商贾,名叫波利,与五百估客入海求宝。当时海神掬着一捧水问波利道: 「海水多呢,还是这一掬水多? 」他答道: 「这一掬水为多。海水虽多, 无益于应急时用, 不能救那饥渴之人: 这一掬水虽少, 恰碰上渴者

百喻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