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记录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质的分析方法
在复杂的行为中找出与主题有关系的重点行为,并且用简明的语句摘要和登录出来,再对行为进行解释。
量的分析方法
只需要对记录资料进行量化及统计,就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资料整理与分析的要求
整理和阅读记录资料
登录
行为的解释
统计与分析
多媒体材料分析方法
整理和分析资料,是指“根据研究目的,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然后用逐步集中和浓缩的方式将资料反映出来,其最终目的是对资料进行意义解释。”
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是一种加工的过程,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手段将记录资料“打散”、“重组”、“浓缩”的过程。
整理和分析资料是一个同步进行的过程,整理资料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分析基础之上。
小欣拿着一小筐形状组合玩具,蹲在地上,用手拨弄着,拿起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放在最上面,接着拿起两个黄色长方形,放在三角形下面约5公分的地方。看了看,歪头想了想,换成两片蓝色长方形。接着拿起四个圆形的比划着,放在长方形的下面说:“坦克的轮子。”…
整理和分析资料的程序:观察记录 整理分析 再观察记录 整理分析……
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不仅可以对已经收集到的资料获得一个比较系统的把握,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为下一步的资料收集提供方向和聚焦的依据。
质的观察和分析要发现及探究某个个体的行为原则,可以通过系统分析产生“扎根理论”,来解释被观察者的行为脉络和原理、原则。
扎根理论是1967年格拉斯和斯特劳斯提出的,是一种研究的方法,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观察者在观察之前是没有理论假设的,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上升到理论。
扎根理论是从一个人行为的是实际现象所产生的,只能用来解释被观察者一个人的行为,而不能随便用来解释其他个体的行为。
在分析资料时,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分析思路。
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原始资料进行浓缩,通过各种不同的分析手段,将资料整理为一个有一定结构、条理和内在联系的意义系统。”
首先,要将所记录的资料内容进行编号,并建立一个编号系统。
观察对象的姓名及基本情况
观察的日期、时间、地点和情境
观察记录者的身份
记录资料的排列序号
其次,在将资料进行编号以后,还应该检查原始记录资料是否完整。
尊重原始记录资料
关注主观感悟
寻找记录资料中的意义(核心任务)
从主题层面寻找与观察目的相关的、反复出现的行为和意义模式
被观察者:黄晨 观察时间:
观察主题:与同伴互动的行为观察
观察情境:户外活动时间
现场记录:
客观事实
主观判断
晨用左手打林,并表情生气地走开,爬上滑梯。滑下时,张向前走近,晨脸上表现不耐烦状,并说:“你很烦,我不要和你玩。”说完,站起身来向前走去,绕着草地走了一圈,再走近滑梯。突然,林从晨背后出现,并用双手从后面抱住晨。接着芳与华跑向前来,用拳头打晨,晨挣脱开她们,快速跑走。
打人
张可能想和晨玩但出现的不是时候。拒绝
被抱住
被打
挣脱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八章学前儿童行为的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