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宏观经济指标、经济增长理论
本节所涉及的知识点有: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关系以及欧拉定理)
(区分国民储蓄和私人储蓄)
1.(选择题)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价格( )。
,长期中大部分是黏性的
,短期中大部分是黏性的
分析:此题考查了价格黏性和价格非黏性的适用范围,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价格在长期中是灵活的,在短期是黏性的,可以作为结论记住。
2.(上财01年真题)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 )。
A. 相互独立的 B. 两者建立在共同的理论基础上
C.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矛盾 D. 毫无联系
分析: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消费者、生产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国民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总量和资源的总理用量的决定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一方面,总量是由个量构成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另一方面,个量总是在一定的总量中运行的,只有了解了宏观经济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微观经济学。二者都是在假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变的条件下分析总量或个量的变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并不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两个流派,它们都有着不同学派的经济理论。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则可追溯到古典政治经济学。近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趋向于宏、微观融合,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也主张寻找微观基础。
3.(选择题)下列变量中,属于流量的是( )。
消费支出
分析:本题考查流量和存量。这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衡量每一单位时间的数量。如每年,每天等。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衡量一个既定时点上的数量。
4.(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也包括了中间产品的价值
,因而是存量而不是流量
分析: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国内生产总值只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是有差别的。前者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价值,而不管这些要素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生产的价值,它是以人口作为统计标准,属国民概念;后者指一国范围内所生产的价值,它以领土作为统计标准,属地域概念,其中包括一部分外国的生产要素在本国生产的价值。即不管价值是由国内还是国外的所有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只要在本国地域内,都应计入GDP。
5.(判断题)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
分析: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多卖掉一些汽车还是少卖掉一些汽车,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不会使GDP生产发生变化。国内生产总值计量一定时期生产而不是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当这一现象发生时,( )。
,或保持不变
解析:
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衡量表现现期生产的一篮子物品相对于基年生产的那一篮子物品成本的成本。计算公式:
7.(选择题)关于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
。
,用公式体现出来就是: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从生产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值的总和。
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从使用角度考察
第15节 宏观经济指标、经济增长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