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论文
一、专业素质教育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第一个层面,是专业素质教育,这是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中心与主体。所谓“专业素质”,对于音乐专业的教育而言,就是音乐艺术的各种能力,其中又以音乐的表演(演唱、演奏)能力为重点。
(一)演唱能力演唱能力是声乐专业的基础能力,也是音乐专业素质的核心能力与主体能力。演唱能力又分为以下几种:
。歌谱是演唱的“设计图纸”,演唱过程就是“音乐建筑”的“施工”过程,必须依照“设计图纸”进行。而不会识谱,就无法“施工”,识错歌谱,就会造出“劣质工程”与“豆腐渣工程”。因此,要对五线谱、简谱、工尺谱有全面精准的识懂能力与视唱能力。
。要具有正确发声的能力,明确声部(高音、中音、低音)、声类(抒情型、戏剧型、花腔型等)、声性(真声、假声、混合声)、流派(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等。
。呼吸乃演唱的动力,沈湘说:“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因为歌唱中所有的变化都是来自呼吸的支持。”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并掌握偷气、换气等呼吸技巧。
。共鸣能力也是演唱的重要能力,意大利许多歌唱家都把声带比作“本钱”,而把共鸣比作“利息”,力主“用‘利息’歌唱”。要掌握正确的共鸣方法,正确运用共鸣腔体。学会打开喉咙、寻找“面罩”,学会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
。语言能力也是歌唱的基础能力,要学会依字带声、字正腔圆,掌握字音、字调、字韵,唱准字头、字腹、字尾,不“倒字”,不“吃字”,学会收声归韵。
。音乐是听觉艺术、声音艺术,听音能力是重要的音乐素质,对于歌唱者而言,灵敏的耳朵比什么都重要。要学会用听音能力对自己的演唱进行“导航”,对自己的演唱进行全方位和全程的同步跟踪,进行辨别、分析、判断。
。表演能力也是演唱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要通过表情、眼神、手势、身姿等各种表演手段,正确地表现演唱曲目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各个要素。
(二)演奏能力
演奏能力是器乐专业的基础能力,也是音乐专业素质的核心能力与主体能力。演奏能力也分以下几种:
。视奏能力是识谱能力与演奏能力的密切结合,要读准乐谱,奏好旋律、节奏、和声等。掌握不同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
。要具有为独唱、重唱、合唱与其他乐器演奏的伴奏能力,并且有即兴伴奏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为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舞蹈、杂技、曲艺等各种形式的艺术的伴奏能力。
。要具有本行乐器的独奏、合奏、协奏、重奏等各种演奏能力,尤以独奏能力为重中之重。
二、心理素质教育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第二个层面,是心理素质教育。这是一种“软素质”教育,但又是一种智力教育与动力教育。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素质教育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未来学预测,心理学将大有
可为和大有发展,很可能成为未来前沿学科之一。未来的社会生活,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把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能力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心理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大。”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只注重音乐素质的教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