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论文
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发现:冠心病发病年龄日趋减小。也就是说冠心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由于年轻人生活阅历及对待疾病的看法不同,不能对本身的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及重视。不能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因此健康教育要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知识层次的病人施予不同的教育。目的是让病人积极参与二、三级预防,减缓疾病的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根据近几年来我们实施整体化护理的实践经验,现将我们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心态采取的相应健康教育对策总结如下:
1针对病人不同心态,有的放矢实施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取得病人的信任,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信息并深信不疑。
,满不在乎型。存在此种想法的病人多数年纪较轻,平均年龄在三十五岁以内。平素身体健康,症状轻微,不影响生活娱乐。认为医护人员是危言耸听,夸大其词。对服药控制疾病发展没有充分的认识。此种病人潜在的危险更大。更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这一类型病人要讲解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对健康的危害,引起病人对疾病的足够重视。年轻病人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好,可以向他们详细讲解心脏的解剖、生理及在身体的重要作用。让他充分理解“心泵”(心脏)的重要意义。一旦“心泵”上的血管发生故障,可想而知“心泵”的作用将部分或全部丧失。通过上述教育对策,可使病人迅速改变观念,主动接受治疗。
,精神颓废型。平素身体健康的人一旦发现自己得了这种终身性疾病,或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自己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加上平素生活中的人们对心脏病谈虎色变,认为自己的一生没指望了。整天郁郁寡欢,对治疗预防不积极。此时,要提醒他们对父母、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向他们讲明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先进手段。如通过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置入术治疗较局限的单支或双支病变;通过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可治疗多支弥漫性病变。并介绍治愈病例,鼓励他们互相交流感受,请治愈者现身说教,使他们对治疗充满信心。动员家属亲友共同作好思想工作,但要事先和他们进行很好的交流,共同定好思想工作的主方向,以免适得其反。
、恐惧型。病人过于注意自身疾病,感到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每天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发病死去。这类病人多数在四十五岁左右,身兼多重角色:人到中年、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思想负担重,
顾虑重重。对这类病人,首先要做好亲属、同事的教育工作,请他们积极配合,共同关心、开导病人,使他们感受到温暖与被尊重。在作健康教育时要尽量避免使用过激的词句,尤其是那些涉及死亡、危险等的词句。可以介绍他接触一些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效果显著的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痊愈的病人,以及经过内科保守治疗症状消失的病人。通过真实的病例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做一些转移注意力的事情。如看书、下棋、织毛衣、看电视等有益的活动。
。这类病人大多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的身体满不在乎,即使出现症状也不休息,经常忘记吃药。对这类病人要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