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四章生态绿地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实践意义
一、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概念的建立
现代城市规划学,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过程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二战后,希腊学者、著名城市规划家道萨迪亚斯等人,首先创立了“人类聚居科学”的理论,即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它是一个以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基点,研究从单体建筑到群体聚落的人工与自然环境保护、建设和发展的学科体系。生态绿地系统是人居环境中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空间,着重表述了人类生存与维系生态平衡的绿地之间的密切关系。
1
编辑课件
第四章生态绿地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实践意义
从生态的角度来重新考察城市规划中的各种绿地,它不仅只是有美化、使用功能,重要的是绿地系统是维持一定区域内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空间。
二、生态绿地系统在人居环境中的定位
生物圈可划分为自然生境和人居环境两大系统,两者之间具有模糊边界和相互包容的互补共轭的关系。
自然生境:是基本未受到人为活动干扰的、保持着原来状态的地表空间,其中的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变化,主要受到自然演进规律的支配。自然生境是维持地球生物圈平衡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进行地球生物资源保护的主要对象。
2
编辑课件
第四章生态绿地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实践意义
人居环境
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也是人类藉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的各项生态因子,都直接受到人类活动参与的影响,是人类生存行为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人居环境的空间构成又可分为生态绿地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生态绿地系统是有较多人工活动参与培育和经营的、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产出的各类绿地的集合。是以自然要素为主体,以利用自然为目的而加以开发,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新鲜的氧气、清洁的水、必要的粮食、副食品和游憩场所,并为人类的科学文化发展和历史景观保护等方面起到承载、支持和美化的作用。
3
编辑课件
第四章生态绿地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实践意义
生态绿地系统空间构成的理论框架及系统定位
地球生物圈:自然生境和人居环境
自然生境: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
人居环境:生态绿地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
生态绿地系统:农业绿地、林业绿地、游憩绿地、环保绿地、水域绿地
人工建筑系统:基础设施(道路、广场;桥梁、隧道;水坝、电站)实用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交通建筑、农用建筑、军事建筑)
4
编辑课件
第四章生态绿地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实践意义
三、我国城乡生态绿地系统的现状和危机
1、由于城镇急剧扩张造成耕地面积锐减,农业绿地的生产效益降低。
1949年,,,。此后由于基本建设用地大大超过开荒造田面积,耕地逐处减少,1978-1987年间共减少耕地5251万亩,近年来每年平均减少耕地800万亩,1992年占用耕地1400万亩,1994年减少耕地600万亩,1995年减少耕地583亩,2000年减少耕地1亿亩左右,。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只能不断提高单产量,造成过度耕种土壤退化。
5
编辑课件

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78 KB
  • 时间2021-02-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