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青少年是非心培养.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青少年是非心培养
当前,社会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把 一些讲究卫生的同学讽刺成有“洁癖”, 把
节俭的人说成是吝啬鬼,生活随便、反叛社 会的人却被奉为有个性。社会交往中以能通 过不良渠道获利为荣, 就业选择中以从事一 些脏累的工作为耻。一些被地方及人民群众 公认的丑恶行径却反被当成是有能力、 善开
拓、勇创新的典范,甚至更离谱的是 28岁
的北京青年杨佳连杀六名警员,重伤五人, 我们很多网友还声称其为“义士”、 “杨大
侠”。这种价值观扭曲的现象对世界观、人 生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 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所以对青少年进行是 非观教育迫在眉睫。
一、是非心及其内涵
是非心是人内在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评 价的体系,作为意识结构中的一个独立部分, 具有指导、监督、评价、判断的作用”。根 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理论,儿童从
16岁之后就会形成一套独立 的、超越社会团体的道德标准,即对人或事 是非的判断标准,这个标准的形成包括两个 阶段:第一阶段是其所处社会制度下的法律 规定。因社会法律制度正在发展健全的过程 当中,还需要有道德意识水平的掺入, 因此, 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后等、人 性的尊严、相互信任等普遍的道德准则来判 断是非。“汶川大地震”中作为人民教师的 范美忠不顾及学生的安危,只身跑出教室, 我们权且可以说人有求生的本能, 但范美忠 事后还说“即使老母在里面,他也不会管。” 对于这种行为法律不能给予严惩,但却遭到 了大家的非议和抨击,称其为“范跑跑”。
二、是非心的现实意义
是非心是道德认识的主要成分。道 德认识是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 和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经验的积累、道德 价值概念的形成、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道 德判断力的提局等。孟子通过“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这句话道出了是非心是人们普 遍存在的一种认识。王阳明说:"良知只是 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 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变。”由此可以看 出,是非心作为先天原则,不仅表现为“知 是知非”或“知善知恶”, 还表现在“好善 恶恶”;既是道德理性原则,又是道德情感 原则。是非心不仅指示我们何者为是何者为 非,而且使我们“好”所是而“恶”所非, 它反映了是非心是道德认识的主要成分。
那么道德认识是怎么发展的呢 ?孟子认 为:“仁、义、礼智非由外朔我也,我固有 之也。”即人们天生就具有四德,但只是萌 芽而已,而这四德的完善则需要后天的“扩 充”。所以孟子才会说:“凡有四端于我者, 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 父母。”良知虽生而有之,但需要教育的扩 充,这与皮亚杰的理论不谋而合。皮亚杰认 为道德认识包括三个过程,即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 自律道德
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而青少年的道德正是 从他律转向自律,虽有规律,也有时间限制, 虽然这个规律是不能打破的,但是时间速率 是可以更改的,通过教育可以加快青少年道 德他律向自律的进展速度。
是非心是良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 心就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的 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它的主要内容是道德原则、道德理念,体现 为内心的信念和感情的东西; 它是这种信念
和感情在意识中的统一。根据孟子的观点: 构成良心的有恻隐、羞恶、是非和辞让心。 是非心是对善恶、黑白、曲直所抱的正义、 公平态度也是对自己行为和他人行为的一 种检查。恻隐心指的是同情心,是对他人的 痛苦所抱的切肤之感。羞恶心,是对同情心 的积极补充。它是同情与善恶的正确结合, 它同情“真”又憎恨“假”, 感情上支持的 东西,必定是理智上肯定的东西“。 辞让心, 是指对大事要讲原则,对小事要谦和忍让, 在非原则性的小事上求大同存小异。 由此可
见,同情心、羞恶心、是非心和辞让心是良 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它们四者相辅相成, 人们才会形成良心,继而形成高尚的品德。
良心中的是非心包含两个层次: 第一个 层次是指它在道德范围内的求实之心。 前不
久议论纷纭的“华南虎事件”,很多网友在 无任何利益的趋动下求证“华南虎照片” 的真实性这就是有关良心中的求实之心。 良
心不允许歪曲事实,它的品格就像镜子,即 使被摔成碎片也仍然反映着事情的本来面 目。求实之心是良心中是非心的基础,也是 良心的“底账”第二个层次是指经过道德 判断后的秉公之心。这是一种良心的道德选 择。求实之心所侧重的是“是还是不是”, 而秉公之心所侧重的是“对还是不对”的 同题。社会化的人或道德上成熟的人在复杂 的或特殊的道德处境中绝不是也不可能简 单机械地反映良心的“底账”, 良心经过道

青少年是非心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花落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21-02-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