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初二上期第三次月考物理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在下面方框中的一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 )
A . ①和②
B . ②和③
C . ③和④
D . ④和①
2. (2分) (2017·南京模拟) 众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 .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揭示了电磁感应现象
B .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用实验揭示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 . 功的单位是为纪念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而命名的
D .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总结出来的
3. (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B .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 . 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
D . 任何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
4. (2分) (2017八上·临洮期中) 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m/s
B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 .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5. (2分) 水这种物质有三种状态,当它具有一定形状时的名称是( )
A . 江河中的水
B . 水蒸气
C . 海中的咸水
D . 冰块
6. (2分) “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以下对“成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我”和“你”成双
B . “我”和“你的影子”成双
C . “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D . “我”和湖面折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7. (2分) 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
A . 沿ON前后转动板E
B . 沿ON前后转动板F
C . 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
D . 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8. (2分) (2017·平邑模拟) 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于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 . 白光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光组成
C . 我们能在水面看见树的倒影,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D . 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像与平面镜的距离
9. (2分) (2017八上·北海期末) 下列几种估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
B .
C .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
D . 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
10. (2分) (2017八上·德惠期末) 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 )
A . 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旋转
B . 反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C . 折射光线的方向不变
D . 折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11. (2分) (2018八上·阜宁期末) 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一株当作两株看”呈现的光学现象是( )
A . 光的直线传播
B . 光的反射
C . 光的折射
D . 光的色散
12. (2分) (2016八上·南宁月考) 如图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 ②①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③①
13. (2分) 李艳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原理”实验时,当蜡烛距凸透镜30cm时,在距透镜15cm的光屛上找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移动光屛,则光屛上( )
A . 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像
B .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
C . 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D . 不一定是实像
14. (2分) (2016八·丰城月考) 在“研究凸
北京市昌平区初二上期第三次月考物理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