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经济学思维方式培养研究
摘要:通过市场的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人才市场需求特点,根据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教学模式,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需求导向;工商管理研究生;经济学思维方式;教学模式
经济学是目前我国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经济学原理与思维方式的形成,是培养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第一步。在实践上,国外经济学各层次教育都非常注重经济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国内经济学教育也非常注重经济学素养的培养,但大都定位在本专科的教学研究,而对研究生的教学研究较缺乏。与本科阶段的经济学不同,研究生经济学一般定位于中高级水平,教学目标是通过全面阐述经济学的理论,使学生掌握经济分析方法,提高经济学分析素养。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是研究生经济学教学基本目标,也是管理类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鉴于此,本文就理工院校生源特点,结合市场的需求和学生需求状况,探讨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经济学思维方式培养模式。
1认识学生的知识背景
这里所述的知识背景主要是指理工院校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所具有的有关经济与管理相关的知识体系与结构。从现实情况来看,理工院校管理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背景非常的宽泛。本课题小组调查了周边的理工院校,调查主要为2010届至2014届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以及2012级至2014级在校生。调查总人数为270人,其中6人未予回复。数据显示,近年来理工院校管理类硕士研究生主要来自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经管类相关专业,占总人数的77.3%,部分来自于计算机、软件工程、数学等数信专业,占总人数的13.6%,另外少量学生来自于化工、机电、地质、机械、环境科学等归为其它理工类专业,占总人数的9.1%。当问及本科是否学习过经济学等相关课程时,经管类专业出身的学生均表示学习过相关课程,但学习效果好坏不一;而理工科出身的学生均表示未系统接受过经济类课程的教育,少量学生出于爱好阅读过经济类书籍。他们或是出于兴趣,或是出于就业前景,继续读取本专业研究生或转专业而来,知识背景差异很大。究其原因,发现以下三个主要因素:第一,本科专业不同,所受教育经历不尽相同。本科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大多学习过经济学相关课程,相对而言,他们具有较为系统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本科学习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本科时几乎从未接受过经济学的教育,只是为了考研而自学相关课程,这些学生大多知识较肤浅,虽然通过经济学的入学考试,但并不具备经济学的头脑。第二,不同院校的同一专业课程安排存在差异。不同的学校教育资源和环境具有明显不同,财经类院校更重视系统性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理工院校更重视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的训练。第三,个人对经济学课程的兴趣和努力程度不同。对经济学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必然会更努力地学习课程、更自觉地获取课外知识。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学生的经济学知识背景。例如,当今的教育模式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教育而教育,在师生之间普遍缺乏经济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的理念[1]。即使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经济学相关课程的学生,也大都缺乏有关经济学综合性的实践教育和体验。总之,虽然他们具有某一
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经济学思维方式培养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