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稻纵卷叶螟.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文名称:稻纵卷叶螟
英文名称:Rice case worm
中文别名:刮青虫
拉丁学名:Chaphalocrocis medina
分布区域:1、周年繁殖区:1月份平均气温4-16度等温线以南地区,包括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省的南端以及滇南冬季温暖区。
2、越冬区:1月份平均气温4-16度等温线之间,以南岭山脉为界,岭南为常年越冬区,岭北为零星越冬区。
3、冬季死亡区:1月份平均气温4度等温线以北地区。
形态特征:成虫长7一9毫米,淡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1条短线,外缘有暗褐色宽带;后翅有两条横线,外缘亦有宽带;雄蛾前翅前缘中部,有闪光而凹陷的“眼点”,雌蛾前翅则无“眼点”。卵长约l毫米,椭圆形,扁平而中稍隆起,初产白色透明,近孵化时淡黄色,被寄生卵为黑色。幼虫老熟时长14~19毫米,低龄幼虫绿色,后转黄绿色,成熟幼虫桔红色。蛹长7~10毫米,初黄色,后转褐色,长圆筒形。
为害作物:水稻、大麦、小麦、甘蔗、芦苇等。
为害症状:初孵幼虫取食心叶,出现针头状小点,也有先在叶鞘内为害,随着虫龄增大,吐丝缀稻叶两边叶缘,纵卷叶片成圆筒状虫苞,幼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严重时“虫苞累累,白叶满田”。以孕、抽穗期受害损失最大。
分类属性:鳞翅目螟蛾科
发病特点:稻纵卷口十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自北而南—年发生1~11代;南岭山脉一线以南,常年有一定数量的蛹和少量幼虫越冬,北纬30‘以北稻区不能越冬,故广大稻区初次虫源均自南方迁来。成虫有趋光性,栖息趋荫蔽性和产卵趋嫩性,适温高湿产卵量大,一般每雌产卵40~70粒;卵多单产,也有2—5粒产于一起,气温22—28~C、相对湿度80%以上,卵孵化率可达80~90%以上。初孵幼虫大部分钻入心叶为害,进入2龄后,则在叶上结苞,孕穗后期可钻入穗苞取食。幼虫一生食叶5—6片,多达9一10片,食量随虫龄增加而增大,l一3龄食叶量仅在10%以内,幼虫老熟多数离开老虫苞,在稻丛基部黄叶及无效分孽嫩叶上结满茧化蛹。稻纵卷叶螟发生轻重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适温高湿情况下,有利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因此,多雨日及多露水的高湿天气,有利于猖獗发生。纵卷叶螟天敌约80多种,:各虫期都有天敌寄生或捕食。卵期寄生天敌,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幼虫期如纵卷叶螟绒茧蜂,捕食性天敌如蜘蛛、青蛙等,对纵卷叶螟都有很大控制作用。
流行动态:稻纵卷叶螟近年在我国各水稻生产区均连年发生为害,尤其以长江流域的浙江、江苏、湖南、安徽

稻纵卷叶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