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基地通常远离用电负荷中心,因此就需要大容量,远距离输电,而输电线路的传输容量主要受线损与发热,线路电压降,电力系统稳定这3个主要因数的影响,所以要增大传送功率或者传输距离,都必须提高输电电压。
2。电负性
原子在分子中吸附电子的能力,电负性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大。这是一个无量纲的数。
电离的形式:热电离 光电离 碰撞电离 分级电离
3。带电质点的消失形式
带电质点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运动,消失于电极上,形成外环路电流。
带电质点的扩散和复合使带电质点在放电空间消失.
外施电压就能维持间隙中的电离过程,不需要外电子因素.
5。二次电子的产生机制与气压p、气隙长度d的乘积(pd),pd值较大时则用流注理论解释。
不均匀电场中放电,间隙击穿前在高场强区(曲率半径较小的电极表面附近)会出现蓝紫色的晕光,称为电晕放电.
7。电晕放电危害:,形成高频电磁波对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产生干扰。而且电晕放点会产生噪音。
电晕放电解决途径:限制导线的表面场强值,,采用分裂导线,即将每相线部分分裂成几根并联的导线。分裂导线超过两根时,通常布置成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顶点。
8.放电的极性效应同一间隙在不同电压极性下的起始电压不同,击穿电压也不同。
(U0),但此时间隙不会击穿。从t1至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
10。50%放电电压多次施加电压时有半数会导致击穿的电压值Ub50 ~秒特性在同一冲击电压波形下,击穿电压值与放电时延(或电压作用时间)有关,这一特性。
12。提高气隙击穿电压方法
改善电场分布使之尽量均匀
采用绝缘屏障
采用高电压
采用高抗电强度气体
采用高真空
13.均压环作用
减弱电极边缘的场强,而且由于流经均压环与介质表面间的分布电容电流,部分补偿了介质的对地电容电流,改善了电压分布,从而提高了闪络电压。
14.影响污闪电压的因数
污秽的性质和污染程度
湿润的方式
泄露距离
外施电压的形式
15。防止污闪的措施
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扫
使用防污闪涂料或进行表面处理
加强绝缘和采用耐污绝缘子
使用其他材质的绝缘子
16。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的因素
杂质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
油体积的影响
电压形式的影响
电击穿
热击穿
电化学击穿
视在放电量可能比真实放电量小得多
公式P68
18。预防性实验分为破坏性实验(耐压实验)和非破坏性实验.
非破坏性实验:在较低的电压下或用其他不会损伤绝缘的办法来测量绝缘的各种特性,从而判断绝缘的内部缺陷.
:加直流电压于电介质,经过一定时间极化过程结束后,流经电介质的泄露电流对应的电阻,是反应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绝缘性能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20.吸收比
电流衰减过程中的两个瞬时测得的电流值或相应的绝缘电阻值之比(被试样品加压60s的绝缘电阻与加压15s的绝缘电阻之比)
( tg )他是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电流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的比值,无量纲,反应的是电介质内单位体积中能量损耗的大小。
,同时也可检测氧气。
氢焰监测器用来检测烃类气体CO,CO2,转化为CH4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只有在2/3的额定电压下才能长期运行.
25。当需要更高电压等级的实验变压器时,常用几个变压器串接的方法,构成串接实验变压器.
C2的充电过程形成波头,波头时间与(Rd+Rf)C2有关。
,,可以调节冲击电压的波形。Rf的大小决定了波头的长短,称为波头电阻。
Rt的大小决定了波长,所以称为波尾电阻。
28。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就叫做波过程。
29.电力系统中出现的过电压都是以波的形式出现的,掌握了波的传播过程及其规律,是研究电力系统过电压的理论基础.
30。在无损均匀线路中,某一点正-反方向电压波形与电流波的比值是一个常数Z,该常数具有量纲(你懂的),称为导线的波阻抗。
31。架空导线波阻抗公式P122
32.行波在均匀无损单根导线长传播的基本规律4个方程P124
高电压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