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老子的修身分析论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老子的修身分析论文
老子以丰富生动的形象思维,精辟而晓畅的诗文,来深入浅出的阐释出善为道者的心灵境界和人格品性。老子认为,善位道者,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他们幽微精妙,他们玄奥通达,他们渊深蕴藏,不是常人所能认知,所能想象的,因此,只能勉强的为他们形容,于是,老子运用他的超人智慧,记录下如珠妙语,从古代真人的言行举止,外在的气象、形象、性格、气质等等到其内心世界,心灵的深处,以至于心身合道。
为道的人,好似冬天涉渡河川,心中自是如临深渊,脚下自是欲进而迟疑,但虽犹豫,却不是不决,而是不冒失燥进,静以处之,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在实处。“若畏四邻”,犹然戒慎,不敢放肆其胆,时时反省自己。
他好似是宾客,容貌俨然,矜重庄敬,没有丝毫的放纵,没有片刻的懈怠,没有刹那的走神,志意若一,持道修身也该如此。他好似冰凌的溶解,溶于我道,其不合于道的冰凌,若在阳光的照射下,自然层层溶解消融。我们在自我修身的过程中,也应把心中的私利与妄见,以及由之而生的性格、习惯、情感、思维定势、人际关系等,像冰山一般,让其消融。他好似未经雕琢的原木那样纯真朴实,虚其心,讲俗心、私心、妄心化作道心、公心、正心了,其心敦普,超凡脱俗,归于自然的本性,朴素的品格。
他好似山谷的宽容,善于容纳溪流,无论清与浊,“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他好似流水的浑浊,绝不以道自炫,以功自居,绝不有门户偏见,立宗立派,神话自己,他只是混沌一团,“我余人之心也哉!”因此,他大道若愚,大清若浊,同时,为道者弃世俗的贪求,“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似水那样甘居恶地,愿为天下百姓受垢、受不详、正是若浊的表现。
老子用精炼而富于包蕴性的语言,然天下后来的人们自此道来知道为道者的道心、道性、道骨、道风、道镜,让“玄而又玄”的“众妙之门”为有志修身者而开。老子用豫兮、尤兮、俨兮、涣兮、敦兮、旷兮、浑兮、七个方面来形容为道者的状态,是他道性的自然体现,是善为道的正果,同时,也是衡量是否善于为道的标尺,修身的庙道和境界。
老子的修身之道“见素抱朴”,表现了他崇高的道德价值取向和修身原则,他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取彼取次。”“敦兮若若其朴”“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道常无名,朴”“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一无名之朴”。在老子看来,有出自人类朴素天性的自然的道德,也有矫揉造作,被人利用的人为的道德。人性本是朴素的自然的,并不受也无须受任何道德观念的制约,甚至也不知道仁义理智等道德规范是什么,却又是最道德的。自然的道德要高于人为的道德,只有自然道德的失落,才有了人为提倡的道德。处于对人类纯真朴素的自然天性的挚爱,出于对恢复这种自然天性的执着,老子将朴作为一种美德,赋予了“朴”很高的价值。守持大道“无名之朴”,“不欲以静”,天下万物将自正、自均、自化、自富,我的心身自然康健长寿,我的潜能自然迸发成长;一小自处,绝不自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其大也,以其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于道,永远立足于小,永不自是自见,永不自持自贵。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笃实,而不居于浮华。朴之所以可贵,在于他符合自然,体现了自然,向真朴的自然之性的复归,取舍之间,这是老子留给我们修身做人的智慧。
修身之道,说到底乃是修心之道,因而使心达到或是

老子的修身分析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酷酷誉为
  • 文件大小70 KB
  • 时间2021-02-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