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甲醛免烫整理剂 SRD787 使用方法无甲醛免烫整理剂 SRD787 处理织物的方法通常有预焙烘法、延迟焙烘法和成衣整理等三种工艺,具体用法和用量根据织物情况而定。 : 工艺设计中使无甲醛免烫整理剂 SRD787 与催化剂 NP756 之比为 2:1。(以轧液率为 60~80% 为例): 一般配方:免烫剂 SRD787 80 ~160g/L 推荐配方:免烫剂 SRD787 160g/L 催化剂 NP756 40~80g/L 催化剂 NP756 80g/L 柔软剂 30~50g/L 柔软剂 40g/L : 先加入 3/5 的水(80 ℃左右),搅拌加入无甲醛免烫整理剂 SRD787 ,再加入催化剂 NP756 ,搅拌均匀,加入 1/5 的冷水( 使溶液温度为 40℃以下),最后搅拌加入柔软剂,并加水至需配制的用量。 : (1)预焙烘( pre-cure ): 织物( 布面 pH 值=6 .5~7) →浸轧整理溶液( 轧余率 60~8 0% , 液温: 室温) →烘干( 80~ 100 ℃) →焙烘( 160 ℃× 3min 或 150 ℃× 6 min ) →成品注意事项:①织布最好经过水洗,使布面干净,干湿度一致,不带碱。②烘干最好是热风烘干,如果用烘桶烘干时,开始几只烘桶不宜过烫,以免泳移、结壳、手感发硬。③焙烘温度和时间由织物的厚度和密度决定。如焙烘温度 160 ℃时,焙烘时间:32支以上的纯棉织物 150 ~180 秒,21支~32支纯棉织物 160 秒~210 秒, 21支以下的纯棉织物 180 ~240 秒。韩笑研究表明: 棉织物免烫整理常用的是轧一烘一焙工艺, 整理剂与纤维素的交联反应是在棉纤维呈干瘪状态下进行的, 整理产品有很高的干抗皱性。从电子显微镜观察: 免烫整理后棉纤维经膨化处理的纤维截面超薄片,不再出现生长日轮,也不溶于纤维素溶剂的铜- 乙二胺中, 可推测在干态下交联时, 主要在原纤层之间交联。若棉织物在膨化状态下交联, 能显著提高湿抗皱性, 而对干抗皱性并不明显, 但其纤维横面薄片经膨化后, 仍可观察到生长日轮; 由此推测,湿态交联可能主要发生在原纤层内。由此免烫整理交联作用发生在微原纤间、微原纤的表面、无定形区的纤维素分子链间, 以及原纤维间和原纤层间等; 而微原纤间、微原纤表面、无定形区纤维素分子链之间以及原纤维间的交联主要提供湿抗皱性,另一方面,在原纤层间的交联主要提供干抗皱性。三、抗皱( 或免烫) 整理技术的发展过程如果从抗皱整理第一个专利发表(1926 年申请, 1929 年发表) 算起,正好它已走过了 80 个年头了。其间,随着化学工业的精细化工产品不断开发,生产出许许多多新的化学品,为催生纺织品化学整理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和使之茁壮成长的可能性。以下就抗皱整理工艺技术的发展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叙述于后[1-5] : (一) 防缩防皱( 或树脂) 整理: 尿素- 甲醛( 简称 UF 脲醛) 能形成热固性树脂,早在 1918 年就由约翰(John) 发现了[6] 。而人们使用尿素- 甲醛等的初缩体和催化剂的溶液处理织物后,经高温焙烘,使初缩体在纤维上缩聚成热固性树脂和可能形成部分交联的内施法整理,并赋予织物具有抗皱和防缩的功能, 这样的加工方法被称谓防缩防皱整理或俗称树脂整理。
无甲醛防皱剂,低甲醛洗可穿免烫树脂,环保无甲醛免烫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