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滩中心小学 二 年级 语文 科导学稿
执笔人:薛晓玲 刘君池 时间:2013年8月24日
集 体 备 课
备 注
一、课题: 古诗两首
二、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四、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导学释疑】
揭题板快 知诗人,解诗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诗吗?老师也很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理解“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多媒体出示 读)
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与苏轼友谊很深,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赋诗,苏轼写下这首诗送给刘景文。看了《赠刘景文》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答:“为什么赠?”、“赠什么?”、“为什么只赠刘景文”、(出示全诗)
二、初读板快 古诗,读通读顺
1、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自读 指名读 齐读
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第一二行容易读得生硬,朗读时要注意适当停顿,读得不好,指导后再练,再反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
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
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理解板快 解字词、明诗意
1、第一层
碰到读不好的时候,就要这样反复进行训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意思,来考考大家,这首诗是写到了哪个季节,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秋末冬初”并板书
既然写的是秋末冬初,我们一定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么具体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呢?
A感
4《赠刘景文》一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