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道德讲堂就是一个引导人们讲道德、存好心、做好人的的地方。崇德向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精神追求。一个人,只有存好心,才能当好人;只有当好人,才能有好报。古人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好人自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用道德的力量来激励自己,用道德的阳光来温暖心灵,立于德,践于行,从而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中国人。
二、
三、
四、
五、
唱道德歌
学道德模范
诵读经典
发善心
六、
敬道德
一、
自我反省
五、
发善心
敬道德
六、
敬道德
七、
送吉祥
一、
自我反省
我们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有没有注重礼仪?
在你的心目中,如何做才是文明知礼的中国人?
二、
唱道德歌
《礼仪之邦》
作词、作曲:安九
三、
学道德模范
听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说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
三、
学道德模范
听故事
三、
学道德模范
听故事
四、
诵读经典
,无以立。《论语》
解读:做人要有礼貌,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经国家,定社稷jì,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解读:礼术,使国家变得长久,使社稷变得安定,使人民变得有序,使后代得到好处。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
解读:礼是老天规定的准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即天地间经久不变的常理。它是老百姓的行为规范。
,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
解读:做人没有礼节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
,无礼则危。(《礼记》)
解读:你如果对别人有礼貌的话,别人也就礼貌地对待你。你如果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话,那别人也就会对你不客气。
五、
发善心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礼仪体现在一言一行中,怎样让仪态、仪容、仪表、言语都充满美感,让人如沐春风?
道德讲堂明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