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国画赏析
〈〈松荫会琴图》 赵孟^ 元代 此图风格承北宋青绿山水画风。石边水畔,古松虬曲偃蹇。高士抚琴动操,知音端坐聆听,
悠然神会。侍童侧立,神态专注。远山坡势平缓,渐入烟霭。图以青绿设色,坡脚敷以赭石。
右上冯子振跋:"•…虞伯士过访,携示赵子昂会琴图,相与嗟赏 ……物中部右侧有 郭衢附
鉴定”款并跋。
〈〈浴马图》部分 赵孟^ 元代
此卷画溪水一湾,清澈透明,梧桐垂柳,绿荫成趣,骏马数匹,马官九人。画中马的 姿态各异,神态生动,有的立于水中,有的饮水吃草,有的昂首嘶鸣,有的卧立顾盼。马官 们牵马临溪,或冲浴马身,或在岸边小憩。人物、鞍马分别施以不同色彩,丰富浓郁而又清 丽,做到了色不掩笔。用笔精细,色调浓润,风格清新秀丽。是代表了赵孟顺人物鞍马画中 的典型风貌,是幅形神兼备、妙逸并具、风格高雅的艺术精品。
〈〈秋舸清啸图》 盛懋元代
图绘远景山峦平缓,近岸陂陀上树木列植,枝叶茂盛。一艘篷舟缓缓驶来,舟首一位
逸士正仰天长啸,身前置放酒皿瓷碗,身后古玩横陈,船尾一童子摇橹。从此逸士的形象看, 可能是魏晋时 嗜酒能啸”并善鼓琴的 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写照。画风与盛氏至正辛卯 (1 3
51年)所作的〈〈沧江横琴图》颇为一致。
〈〈幽篁秀石图》 顾安元代
图中湖石危立,玲珑剔透;石后丛篁林立,竹竿瘦劲,竹叶上仰,绰约多姿;更有稚 笋数双,穿插丛竹间,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带勾带染,造型隽美,富有立体感和装饰 味。笔法道劲,浓淡相宜,为顾氏墨竹画之代表作。自识 东淮顾安定之”。
〈〈葛稚川移居图》
此图表现葛洪携子侄徙家于罗浮山炼丹的故事。画中重山复岭,飞瀑流泉,以细笔勾 皴,略带小斧劈;丹柯碧树,用双钩填色;人物虽小但勾描工中带拙,形神兼备。山石纯用 水墨,仅树木、人物、屋宇处施以淡赭、花青和红色,是王蒙山水画又一风格之杰作。画右 上自识 葛稚川移居图。蒙昔年与日章画此图, 已数年矣。今重观之,始题其上。王叔明识。
〈〈九歌图》部分 渥元代
张渥〈〈九歌图》传世有多卷,此卷与吉林省博物馆所藏人物形象稍有差别。图中吴睿
所书〈〈九歌》亦改用篆书,并识云 至正六年九月既望吴教书 ”。至正六年”为1346年。图
中有推南张渥”款,有专家认为此系后添伪款。
〈〈春山清霁图》 部分 马 琬元末
图为〈〈元人集锦卷》之一。山脉蜿蜒,溪流曲折、回,有人荡舟其间。沙洲上树木成 林,山间丛树蓊郁,构境优美深曲。山石用长披麻皴繁皴密点,书风近董源、巨然。
〈〈仙山楼观图》 陆广元代
图绘重岭叠献,山路蜿蜒曲折,长松夹路,楼观依山路错落而建。山脚下,溪水回环,
游人徜徉于桥上林间。以短线皴山石,并施以繁密的苔点, 画风苍浑,画法与朱德润〈〈秀
野轩图》有近似之处。
〈〈林原双羊图》 佚名元代
图绘溪岸草木丛密,双羊在树下吃草,溪流曲折蜿蜒。作者写实功底扎实,笔法严谨 且灵活,古木盘根错节,苍劲浑厚。双羊毛色蓬松柔和,顾盼生动。
〈〈两江名胜图》(之一)周明代
〈〈两江名胜图》绘长江淮河两岸的名胜风景,画面撷取富有特征的景物,剪裁简明, 却构成诗意盎然的境界。每幅构思,单纯集中,情景融合,意味隽永。用笔质朴、凝重,山 峦的 繁笔勾皴和屋宇的简笔勾勒,形成疏密的对比,墨色也富有虚实轻重的变化,使画面 产生强烈的装饰美感。
〈〈溪山清远图》 部分 夏 圭 南宋
综观全卷,高远与平远,深山与阔水,紧密相接,气脉通连。三丈长卷,全无堆砌拼 凑之处, 内容充实,却又空灵疏秀,使人心旷神怡。画巨岩、山石用大斧劈皴,块面分明、 勾斫有力。图中用墨尤见功力。或以墨破水, 或干墨湿墨相济,或浓墨淡墨交织,无不潇
洒自如。但他的墨法更归于笔法,用笔不多,所以用墨只一、二遍,但表现力却十分丰富。
十六罗汉图(之一)陆信忠 南宋
图中罗汉形象十分特殊和有趣, 图下方有两条飞舞的龙,围绕一宝珠张牙舞爪,罗汉
有些紧张地攀于岩石旁的树上,怀抱树干,两眼圆瞪,作惊恐状,十分富有戏剧性,与上图 伏虎的罗汉呈现出全然不同的性情。
〈〈长江万里图》 部分 夏 南宋
夏圭的山水画师法李唐,此图描绘了长江水浪翻滚奔腾的情景。 画面以刚性的线条,坚
硬的石质,水墨淋漓。近景浓重,远景简练。笔法苍润而草率,画山石多用大斧劈皴,刚猛 而劲利。急流江水用中锋勾出,表现出船在江河里航行的险境。
中国古代著名国画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