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率是怎么计算的收视率调查记录的是观众收视行为结果, 而非收视行为本身。但是通过对结果的分析, 完全可以透视收视行为, 以及分析影响收视行为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简单地说, 收视行为即选择, 包括看与不看的选择, 什么时间看的选择, 看什么频道什么节目的选择, 看多长时间的选择, 以及如何看( 伴随行为) 的选择。行为选择的结果通过日记法或人员测量仪法记录下来,成为计算收视率和研究收视行为的基础数据。由此可见, 从收视率调查数据出发进行收视行为研究, 首先要做的是把原始收视数据经过有效的整理、汇总和归纳,形成收视率指标,然后研究收视率所透视的收视行为模式, 研究影响收视率变化和收视行为选择模式形成与改变的诸种因素, 研究收视率在反映收视行为方面的局限性以及突破办法。■基于调查数据计算收视率指标收视率调查数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被调查者( 被调查个人及其所属户)的背景资料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 家ナ杖搿⒏鋈? 家庭资产、家庭规模、家庭角色关系、家庭收视设备占有情况和电视接收情况、基本生活态度和休闲选择、工作情况、居住地区、使用语言等。这部分数据主要通过样户入网调查得到, 成为进行收视率计算和分析的背景数据。另一部分是通过日记法或人员测量仪法记录到的被调查者个人的电视收视数据, 具体即有电视的家庭户( 样本户) 中每位成员( 年龄 4 周岁及以上的被调查者) 在每天连续的 24 小时内每 15 分钟( 人员测量仪为每分钟) 收看或不收看电视以及收看什么频道的记录信息。另外还有一部分数据不属于收视率调查数据, 也就是说不是从样户调查得来的数据, 但对收视率计算与分析也至关重要, 这就是电视频道属性数据和电视节目播出数据。这部分数据一般由电视台提供或通过电视监播得到。有了以上三部分数据, 就使得收视率指标的计算成为可能。只根据电视收视数据可以计算总收视率及分时段分频道的收视率; 如果结合背景资料数据, 则可计算分目标观众收视率; 如果结合电视节目播出数据, 则可计算节目收视率。这样组合运用这些数据, 就可以计算出一系列的收视率指标。下图(图 1 )列出了收视率指标的体系结构。根据这一体系结构,收视率指标被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指标, 指各种计算口径的收视率, 如按人计算的收视率、按户计算的收视率、按时段计算的收视率、按节目计算的收视率、按目标观众计算的收视率等。另一类为派生指标, 包括反映市场结构的指标如收视份额(或称市场占有率) 、观众构成等,反映节目收视量的指标如开机率、总收视点( GRPs ) 、平均收视时间、到达率和暴露频次等,反映节目收视偏好的指标如节目吸引力、观众重叠率、观众忠诚度等。这些指标有的更受电视台重视, 因为其对指导电视节目编排更有意义; 有的更受广告公司和广告主重视, 因为其对测算广告投放成本、优化广告投放策略更有意义。这些指标的计算都有明确的定义和公式。例如 GGTAM 中分别对总收视点、开机率、到达率、暴露频次、收视份额等主要指标定义如下: 总收视点( GRPs : Gross Rating Points ) :某项广告投放活动中各次插播点收视率的总和; 开机率( HUTs/PUTs : Household/People Using Television ) :某特定时间段内按户或按人的电视平均开机(不论看何频道)百分比; 到达率( Reach ): 作为观众收看某一系列节目或某一广告排期插播点至少一次的累积百分比; 暴露频次( Frequency ): 一个广告排期或一系列节目中观众的平均收看次数; 收视份额( Audience Share ) :某一规定时段内,某特定频道或节目的观众收视量占观众总收视量的百分比。参考资料: ource/media/ 按照《广播电视词典》的解释: 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 或家户数) 占观众总人数( 或总家户数) 的百分比, 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 或家户数)/ 观众总人数( 或总家户数)。收视率分为家庭收视率和个人收视率, 一般而言, 家庭收视率大于个人收视率。北京广播学院教授、电视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刘燕南说,目前业内以人数而不是家户数为统计标准的做法更加普遍一些, 刘燕南所著的《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是国内系统研究收视率的第一本专著。■收视率是如何产生的?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 4 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 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 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 15 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收视率是怎么计算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