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叶澜教育名言.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叶澜教育名言叶澜教育名言 1、“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 不能由别人代’活’;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 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 2、“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3、“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 它的质量, 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4、“新基础的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 5、“课堂上, 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 让自己少说一点, 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6、“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7、“让教师感受变化、过渡、发生碰撞,进行反思。”“上课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状态,课堂组织形式要考虑实效性。” 8、“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 9、“把改革和实验看作我们共同的事业, 共享创造, 共同克服困难,改变被动、等待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实验。”“反思、探索、创造成为真正改变课堂的动力。” 10、“孩子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善,但他有他的美,美就美在他的幼拙。” 11、“课堂是一种生活, 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生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12、“师生共同创造课堂生活。” 13、“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掌握不同的教学重点,形成教学的类模式。” 14、“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大型电视专栏《走近他们》第二百二十一期叶澜:追逐太阳播出时间: 2009 年 09月 12日被访问者:叶澜( 新基础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访问者: 骆新丽娃河, 总是静静流淌在华师大诗意的岁月里。叶澜, 华师大终身教授, 一位以她犀利思想和深厚实验影响了当代教育界的著名教育学家。 15 年来,她首创的本土化教育理论——新基础教育,已经在上海萌芽开花,进而推进到了各地,获得了巨大的成果。叶澜:这是在 1994 年的时候,其实我也是一件事情把我好像猛地吹醒、唤醒一样的。那时候我在洵阳路小学, 我们在做一个“基础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一个课题研究。去的那天,这校长跑进门来, 门一关, 拿着毛巾就呜呜大哭, 为什么?我说你怎么了?这个女校长她说,今天跟我们做实验的一个数学老师,她留了一张条子就走了, 上课也不来了。什么原因呢?她说, 有宾馆招聘, 人家要她了, 她就去了。所以她就哭得很伤心, 她说这个社会怎么了, 怎么我们的教师这么容易, 一招就走, 而且能够舍得把学生都丢下。回来以后, 我就心里想着这么一个问题,我说为什么我们的国家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教育第一个受损害。那时候文化大革命, 那是政治冲过来了, 现在经济的大潮又冲过来了。我说为什么教育这么容易被折腾?于是我就把那些中央文件全部拿出来, 我就一个一个读过去。读完以后我突然明白了一条, 中国社会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转型时期, 它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开始关注主体, 个人的主体的活力的释放, 就是对旧的一种藩篱的挣破。然后有新的东西要建构起来, 需要有新人, 需要有新的教育。读出这个道理以后,我就觉得我要做事了。突如其来的大时代, 引发了叶澜蓄势已久的激情和创意。她率真透亮,特立独行,敢破敢立。那年,她已 53 岁,但仍不畏崎岖,追逐前行。骆新: 如果要把这个东西当成, 在这种理论之下, 您要把它变成一种形式化的话,如果这样去理解,您这个“新教育”工作……叶澜:不好讲,千万别说“新教育”,一说“新教育”就错,记住,重复三遍。骆新:新基础教育。叶澜: 因为对这个时代领悟了以后, 我就提出了基础教育要改革这样一个目标。当然这个改革首先要从小学做起, 因此我就同时就做了一个实验设计, 这个实验当然不是像实验室的实验, 它是一个在现实环境中开展的,一个教育改革的实验。在深入的观察剖析中,叶澜找到了传统课堂教育的致命缺陷,那就是生命活力的缺失。于是, 精神生命和主动发展成了叶澜新基础教育中的两个关键词。由此, 传统的教学模式被颠覆, 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骆新: 我们现在也有一个疑惑, 您要对数学、语文和外语进行改革的话, 毕竟目前按教育部所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本身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的。在这个已经被定了性的基础底色上,您有什么改法呢? 叶澜: 这个就是要进入学校你才会明白, 那么实际上看起来好像大纲已经规定, 教材都是定好的, 实际上真正的课堂的掌权者是老师。所以我们历来有这样一个, 长期做教育的人, 他都明白, 无论怎么样的教材, 到一个好的教师手里, 他照样把这门课教得非常漂亮; 到一个差

叶澜教育名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