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春节习俗
侗族春节习俗
侗族人民过年期间,具有特色的群众活动是“打同年”。这项活 动,同汉族过年“团拜”相类似。庞大的乐队和歌舞队到达一个村子 时,该村的妇女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队伍中的人 也要用歌声给予回答。好比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那样,一唱一和, 别具风味,歌声回荡,格外热闹,显得豪放、热烈。
节日期间,侗族人民斗牛活动也饶有风趣。侗族人民白古就有斗牛这 一传统娱乐活动。民间流传的〈〈斗牛古词》中说道:“孔明天相号召 娱乐,苗、侗祖宗凑银买牛,吹笙斗牛,乐而忘返。”
过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 君的节日。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 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在晋北地区流传 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物板,玉皇面前免开 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与向往。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 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
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 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邯郸除夕扔愁帽
古赵京都邯郸,在除夕欢庆活动中,流传着一种奇异的风俗扔愁 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和户的大人、孩子,临睡 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 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皆晃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 时烧掉。老人说,这样做,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 相传,这一习俗,起白战国末年。秦始皇打败齐、楚等国,派大将章 邯出兵赵国。赵国军民坚守阵地,英勇抵抗,给秦军以重大创伤。秦 将章邯大怒,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后,对这一地方,
侗族春节习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