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粽香巴南话龙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粽香巴南话龙舟林永蔚中华民族代代沿袭着“端午节”的习俗。在我们心中,“端午”是与“中秋”处于一样重要的节日。近年来, 巴南区对发掘地方传统民俗文化作了大量工作, 作为传统的中国人, 我们就是要坚持弘扬自已特有的文化, 身体力行, 让家乡的深厚文化积淀再放异彩。巴南坊间和其它一些地方里巷阡陌的人一样,俗称“端午节”叫“端阳”。相传,这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日子。传统的“端阳”节的民俗特征首先是要吃“粽子”, 然后就是“赛龙舟”——巴渝人俗称“划龙船”。浸润着氤氲馥郁的粽香, 兴味盎然地赶至江畔河汀,观赏那剽悍的巴地健儿搏浪迎风,岂不令人心旷神怡! 端午节龙舟竞渡是原巴县民间体育竞技的一大亮色,尤其是辖内木洞、南泉两地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龙舟竞渡活动更显特色。巴南龙舟溯源据《荆楚岁时记》载, 因仲夏登高, 顺阳在上, 五月正是仲夏, 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 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又传,夏历五月初五日是古代楚国良臣屈原投江自尽之日,我国先民素有忠臣清官崇拜情结, 为悼屈原, 人们都在这天开展些特殊社群活动。虽说相关传说甚多, 但这个节日便约定俗。成地固定下来。 200 9年9月30 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 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南方各地居民在端午节这天早上,普遍要在大门两边挂艾草、菖蒲等草药, 并将雄黄酒涂身或少量喝饮。吃了米粽后, 去参加或观看龙舟竞渡,便是靠水乡埠端午节里的一大看点了。虽说当代巴渝人多源于湖广, 然巴人剽悍之气亦侵润于血, 所以在巴南这片红土地上,许多地方端午龙舟竞渡之炽烈场面年年如是, 其中尤以木洞、南泉两地“划龙船”的场景更为惊心动魄, 感人至深。一、木洞龙舟从俯瞰川东的朝天门顺江而下, 穿过铜锣峡, 掠经广阳坝。当人们还来不及尽赏明月峡的险峻,江面就又豁然开阔。只见绿波漾漾, 中坝岛坦卧江中, 岛上修竹拂帆, 园圃翡翠, 令人心旷神怡; 远眺大江东去, 南岸有小城依山, 高楼林立; 码头繁忙, 商贸昌荣, 这便是明清以来的川东四大名镇之一“木洞”。木洞龙舟的历史悠久, 内涵与时俱进。它从民俗而嬗变为竞技运动, 整个情调也由悲怆转为欢欣。从近代的情况看, 木洞龙舟也是完全与历史同步的。最大的一次木洞龙舟盛会, 运动员近千人, 观众多达十六、七万人, 这不能不让人惊叹, 现代元素己进入古老的习俗之中。 1949 年前, 这里是沿江上至渔嘴, 下至清溪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每年端午节这天的下午, 辖区内的两岸各地均组织龙舟队到木洞江边进行比赛。那时码头各帮口、乡绅商贾, 乃至清明宗社皆各组队伍,请地方名流莅席裁判,择胜夺彩。 1950 年后,木洞龙舟竞赛的时间没变,所涉及的地域也没变, 只是很多时候由当地政府直接参与组织,各代表队包括了民间的、机关的和各个厂矿的,龙舟的规模也由解放前的小龙舟变得更大气了, 制作也更精美了。近年来, 在市、区各级的组织下, 木洞龙舟队参加了市内外的许多大型比赛, 水平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二、南泉龙舟重庆南泉闻名遐迩,这里的端午龙舟也别有趣味。抗日战争中, 国民党许多机关和要人择居南泉, 由此推动了小镇的发展。这个地方百年前即有“划龙船”的习俗。 1946

粽香巴南话龙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