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养成教育和劳动知识技能教育
总体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 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 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 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市区等有 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 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劳动技 术教育实施方案》。
二、 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 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 定在3--6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 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 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 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增进学生对白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白然、保护 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 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 ,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 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 ,具有白我认识能力 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 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 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 神。
三、 活动形式
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能够是多种多样的 ,但必须保证综合
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两种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鼓励初中学生集体合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各班之间、不同 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 个人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 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
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初中学生独立进行的 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 她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四、 主要原则
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 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
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 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 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 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 果。
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 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 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 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 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 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 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经过某些劳动 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她们运用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