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婴儿的3大标准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中发觉:成功的父母在教育婴儿时使用的教育方法和标准和不成功的父母是不一样的。成功父母更多地自学倾向于使用无错、无批评、无压力三大标准。
无错标准
当婴儿发生调皮、打架、损坏物品等行为时,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婴儿犯错误了,并针对详细情况进行说服教育甚至打骂。
无错标准认为:这是婴儿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行为,在婴儿自己的意识中,并不认为这是一个不合理的行为。实际上,婴儿的调皮、损坏物品是因为不正确的认知,她并没有主动犯错误的动机。千万不要所以而认为她是一个令人烦恼的有意惹人生气的“讨厌”婴儿。婴儿的对、错的观念和成人有很大差异,她们关键是以自我为中心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和人的。
示例一:婴儿在跑动中冲撞另一个婴儿
她这么做不是为了把其余婴儿撞倒取乐,这是她和其它婴儿交流的一个手段,可能她只是期望另一个婴儿同她做追逐游戏。
示例二:婴儿总喜爱翻箱倒柜,拆装玩具、电器等
她绝不是一个调皮的婴儿,而是一个好奇心强、很聪慧的婴儿!婴儿需要不停地对周围事物进行探知,从而积累经验。她不停地翻乱物品、拆装玩具等,正是认识事物的行为。
示例三:婴儿到邻居家里拿了东西,回家后就据为己有
这并不是道德问题。这是婴儿对物品占有欲的一个表现――自己喜爱的东西就象是她的手臂一样应该属于自己。在婴幼儿期,这种现象是很自然。不论是长大后道德上多么好的人在3岁时也难免会这么。对于这种现象当然不能激励,但也不可大声呵斥她。父母应逐步引导,让婴儿分清楚自己家的东西和他人家里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能够让她玩一会儿再送还给人家,而且尽可能在婴儿愉快情绪下让她归还物品。
无批评标准
部分父母在日常婴儿教育中,一旦婴儿出现不能令人满意的行为,就对其大声呵斥、批评或表露出十分厌烦的情绪。这么的处理方法是十分不妥的,会使婴儿不知应该怎么去做,自信心大大受挫,于是只会什么也不做,丧失应有的自我行为主动性,长大后会表现出退缩、自卑、缺乏主动性等个性问题。
对0-3岁的婴儿来说,说理性批评是有好处的,不过她并不能完全听懂。所以,教给婴儿正确的行为方法判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且,在不停地尝试中,婴儿会感知哪些是令人喜爱的行为,哪些行为是不招人喜爱的。
示例一:哭闹不止的婴儿
没有婴儿是喜爱哭的。面对哭闹的婴儿,对其进行严厉地批评毫无意义。父母应该把力气放在分辨婴儿的哭泣原因,再想些帮助她的措施。假如婴儿是因为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哭闹,父母应耐心告诉她不能满足她的原因。假如解释和劝导全部无效,能够合适采取不理会行为,让她哭够就能够了。
示例二:婴儿咬人
无批评人代表纵容婴儿,必须的时候采取方法,如隔离措施。咬人行为是不被许可的,这时能够采取隔离的措施。首先向婴儿指出这种行为是不能够的,然后让她临时离开这种情境。同大声斥责、批评选较起来,隔离措施会立刻见效,而且用行为是婴儿意识到行为不被许可更直接、效果会更加好。
需注意的是,隔离通常不会造成对婴儿感情的伤害,但不要把婴儿关在小黑屋等令婴儿恐惧的地方。隔离只是在要求的时间内,让婴儿得不到她人的注意,得不到她的部分权利,就像比赛中罚出场几分钟一样。
2021年成功教育婴儿的3大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