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县枸杞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精河县枸杞产业发展现状精河县枸杞种植至今已有 50 余年的历史。独特的水土光热条件, 使“精河枸杞”干果具有果实鲜红、粒大饱满、皮薄肉厚、含糖丰富和药用价值高等特点, 素有“红玛瑙”之称。多年来, 精河县坚持从提高品质、创建品牌、搞活流通、做大规模和精深加工等方面大力扶持和发展枸杞特色产业,取得了较好成效。 1998 年国家农业部授予精河县“中国枸杞之乡”的称号;2001 年“精河枸杞”被认定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2002 年获得国家工商局认定的“原产地证明商标”;2005 年“精河枸杞”被认定为新疆著名商标。截止 2007 年, 全县种植枸杞面积 万亩, 结果面积3 . 4万亩, 干果产量 6000 吨,产值 亿万元,占农业总收入 30% 。全疆最大的枸杞批发市场-- 托里乡枸杞批发市场自 1999 年建成并运营 8 年以来, 累计交易枸杞干果 万吨, 最高年份交易 6000 吨。目前枸杞市场从事收购的营销户 37 家,其中:来自河北、内蒙、浙江、台湾等地大公司销售大户 16家, 本地销售大户 21家; 从事枸杞运销的专业户 1500 户, 解决就业达 3000 余人。销售旺季每天在精河县枸杞市场上有 300 余人参与交易,日交易量达 60 多吨。通过“精河枸杞”在国内外知名度的提高, 精河托里枸杞市场成为了全国枸杞干果重要的集散地、反映枸杞市场价格波动的晴雨表。目前,精河县上规模的枸杞加工企业有 5 家,生产枸杞产品 10 余种。经加工单位与区内外科研院校技术合作, 已成功研制出枸杞油、枸杞酒、枸杞红色素、枸杞胶囊等系列产品; 同时由本地企业研究出产的枸杞叶茶、雪莲枸杞鹿茸酒、精河四宝等枸杞系列深加工产品已进入内地十多个省市、地区。 2007 年各枸杞加工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 万元。二、存在的问题 1995 年后, 精河县枸杞的种植面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已从 199 4 年8 万亩下降到 2007 后的 万亩),产业大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境。精河枸杞之所以面积持续下降、产业难以做大,经调查分析,直接原因是枸杞干果价格持续走低, 杞农收益大幅下降, 导致种植面积持续下降; 主要原因是不能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 在提高种苗繁育技术、增强杞农组织化程度、发展精深加工、开拓和占领市场等方面, 政府未能加大政策扶持、企业未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使产业发展缓慢,不能形成产业整体发展优势。㈠枸杞价格走低, 比较效益下降, 导致种植面积不断缩减。 1989 — 1990 年,精河枸杞干果通货价格为 20— 23元/ 公斤,以当时的价格来说杞农获得了相对较高的利润,从而使枸杞种植面积则迅速扩大, 短短的几年间精河枸杞种植面积由 198 5年的 200 0 亩发展到 199 4 年的 8 万亩。 1995 年后, 枸杞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到 1999 — 2001 年, 精河枸杞干果收购价为 6—8元/ 公斤,而成本达到 10元/ 公斤左右, 杞农普遍亏损, 受市场利益的驱使造成了杞农大面积毁枸杞种植棉花的现象。 2005 年枸杞干果价格开始回升, 达到 13-14 元/ 公斤, 200 7 年达到 24元/ 公斤。虽然枸杞价格有大幅回升, 但许多农户对种植枸杞仍持观望态度
精河县枸杞产业发展现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