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左手激励,右手批评.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左手激励,右手批评

  伴随中国教育的改革,多数学校全部大力提倡激励式教学、赏识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学生的心灵又是脆弱的,为了避免伤害学生的身心,打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旗号,不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全部只能“夸”不能“骂”,不过,伴随大家生育观念的改变,独生儿女也越来越多,而由此所引发的独生儿女教育问题也渐露头角,蛮横、任性、早熟等特征也会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
  老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组织者,是课堂的管理者,在教学目标的无形压力下,肯定会对学生有一定的期望,当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干扰了教学秩序,严重违法了课堂纪律,重复地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违反老师的意愿时,在经过老师数次地谆谆教育后,老师的理性也会随之减弱,进而一时冲动,对学生进行体罚以示警戒,比如打手心、打耳光、下蹲运动、暴晒等等,甚至走上违法的极端道路,老师的“恨铁不成钢”随之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正确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人,培养身体健康、全方面发展的人,学校的管理和评价要讨教师严格管理学生,这是教育的责任。但在教育法中,明确提出了不准体罚学生的要求,这使得老师们左右为难,如履薄冰,既要推行责任,又不能违反教育标准。教育家马卡连珂说“适宜的处罚制度,不但是正当的,也是必须的,它有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只要存在学校教育,只要需要学校教育发挥其促进儿童社会化方面的智能,教
  师的处罚行为就有其存在的基础。”可见,教育也需要合适的处罚制度。
  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激励”,给学生带来自信,带来期望。同时,老师在教学中也需要“批评”,让学生认识自我,追求进步。那么怎样在教学中的激励和批评中寻求正确的契机,找到适宜的方法,让学生既不会一味地沉醉在掌声和鲜花中,又不会让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限制,心灵受到伤害?老师怎样调整在面对问题学生时的心理?怎样经过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合适的“激励”和“批评”?面对种种问题,历时四个多月,我们在实践和探索中寻求到了答案。
  一、仅“批评”不“激励”,有害身心
  在老师的面前,大部分问题学生会有一定的防备和畏惧心理,但因为她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学习爱好不高,基础知识太差,随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老师若在面对这么的群体时,完全采取“批评”的方法,比如学生没完成作业严厉训斥并罚抄 2、没完成任务留校补救等等,这么对其产生的效果是不显著的。大部分问题学生做事缓慢,在作业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原来完成作业全部很困难,再让其抄多少遍,第二天又要听课写作业,根本没有自我支配的时间。要完成老师的处罚,就会加重第二天的学业负担,为了前一天的处罚任务,她肯定在课堂上来完成昨天留下的作业,还要完成罚抄任务,结果当日的课听不成,新知识没有学,当日的作业更无能力和无暇顾及,作业就会越积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加上她们先天不足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势必须造成剽窃作业现象。更甚者,会放弃
  学习,反正是完不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爱好荡然无存,形成恶性循环。若是老师处罚的力度重了还会引发心理疾病,最终造成严重的身体疾病。
  二、仅“激励”不“批评”,错误认识 激励教育是爱的教育,是用了解、宽容、激励和提醒来爱学生,是学生们喜爱、崇尚的学

2021年左手激励,右手批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