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读书心得:读书有感
老师读书心得:读书有感
“把栏杆拍遍”语出辛弃疾的《水龙吟》,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和世相龃龉”的刘孟节,她经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因此,“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作者认为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候、企盼……
这是一篇带有些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和这个过程是怎样决定了她的词、她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的。作者首先就把辛弃疾放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抓住她的“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的特点,突出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唯一性”和“独特征”。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将对辛弃疾的人生遭际的介绍和对她的诗词创作的评价交错起来来写的。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关键围绕她的以下多个经历:
一是她的行伍经历。这一段介绍充满了神奇色彩,她单人独马追杀偷印之贼,她跃马横刀突入敌营生擒叛将,活脱脱一个血气方刚,骁勇善战的武夫。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有谁有这么的能耐?
二是她的为官经历。作者用数据作了这么的介绍:“她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作者客观地分析了辛弃疾南归后不为朝廷喜爱的种种原因:
其一,她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于是朝廷怕她,烦她,忌用她;
其二,她工作尤其认真,简直是个工作狂,于是招来很多诽谤,甚至说她独裁,犯上,皇上也就对她时用时弃;
其三,她爱提意见,45年间,她全部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不停地要求痛杀贼寇,收复失地,这怎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辛弃疾的这些特点在今天看来全部是优点,是大大的优点,但在当初的朝廷看来却全部成了令她们心烦的缺点,是不能容忍的缺点。于是她就只能痛拍栏杆,吟诗寄恨了。
三是她的心路历程。从一个沙场英雄对军营的渴望,到一个忧国游子对苍天的发问,从“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的心病,到“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劳”的内痛,这里有悲壮的呼叫,有遗憾的叹息,也有没有奈的自嘲。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穿插引用了她的八首词,这些词几乎全部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作者在引用这些词作时既没有一引了之,也没有详加赏析,而是结合人物的命运作了精当的点评。作者首先总评辛弃疾的由行伍经历到弃戎从笔的无奈:“南归以后,她手里立刻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她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纸笺,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叫、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这里有“钢刀利剑”和“羊毫软笔”的对比,这里有“奔走沙场”和“笔走龙蛇”的对比,我们还透过“只剩下”、“泪洒”等词语真切感受到作者对诗人的同情和惋惜。
作者关键是从词作的内容和读者感受的角度来评说的,引
2021年老师读书心得:读书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