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另一面每个人虽然只有一张脸,但是,对于观察者而言,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人又呈现出多副面孔。譬如看山,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看、近看,高低又各有不同。譬如看书,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譬如看人,以《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为例,“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形象地说明了她这个人物具有两面性。其实,人是最复杂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莎士比亚说:“上帝给了你一张面孔,而你自己却另造一张。”可见,人不只有一面。比如说,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戴着伪善的面具显示的是一个面。可是, 一进入虚拟的网络世界, 好像又变了一个人, 而这时展示的却是自己最真实的另一面。人在与自己利益无关的情况下, 呈现的是高高挂起、一团和气的一面, 而一旦涉及自身的利益时, 即便是朋友也会变成仇人, 露出了可怕的另一面。李汝珍笔下的《镜花缘》里就有一个两面国, 那里的国民人人头戴浩然巾, 都把脑后遮住, 只露出一张正面, 却把那面藏了。见了儒巾绸衫时露出的是和颜悦色、满面谦恭的一面, 令人可爱可亲; 而见了旧帽破衣时, 就掉转头来,陡然变了样子,脸上冷冷的,笑容也收了,谦恭也免了。书中的主人公暗暗走到此人身后, 悄悄把他浩然巾揭起, 不意里面藏着一张恶脸,鼠眼鹰鼻,满目横肉,这就是那人的另一面。看过四川变脸戏的人都知道, 穿戏服的演员脸一侧一回, 袖子一挥一去, 就变了另外一副面孔, 而且瞬息可以不露痕迹地变换十几张脸, 表现出不同的角色和人物性格。在一般情况下, 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身份, 在不同的场合, 与不同面孔的人打交道时, 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每天就是这样, 像变脸戏似的变换着我们的面孔,而不被我们所感知和察觉。既然人是多面的,那么,中国人也不例外。如果以“这一面”作为观察的角度,相对来说,其他面都叫做“另一面”,反之亦然。中国人既有诚信的一面,也有虚假的另一面; 既有勇敢的一面, 也有文弱的另一面; 既有善良的一面, 也有丑恶的另一面; 既有团结的一面, 也有“窝里斗”的另一面; 既有自强的一面,也有守旧的另一面……这里说的“另一面”,对于观察者而言,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人又呈现出多副面孔, 实则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性格、气质、精神、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文化心理等, 也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塑造的“国民性”。关于中国人的另一面, 也即中国人普遍具有的国民性,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曾做过深刻的剖析,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中国人最大的缺点,在没有组织能力,在没有法治精神。”十九世纪末的文化大师辜鸿铭,他所描述的中国人的另一面是:“深沉、博大和淳朴;但也天生缺乏抽象和理性思维的传统, 中国人就像孩子般生活在他的心灵世界中, 用心而非理性去感知这个世界。”此外,也有外国人对这一课题感兴趣,比如说美国传教士阿瑟? 史密斯,根据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写了一
人性的另一面.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