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戴望舒《雨巷》导学案(附答案).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戴望舒《雨巷》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丁香、雨巷两个意象,体味诗人感情;
2.
诵读诗歌,探讨本诗营造氛围的手法;
学习用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的忧苦哀愁。【学习重难点】
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
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导入:
一首好诗就是一曲优美的旋律,一路走来,我们感受到
了什么是磅礴大气,什么是洒脱悠扬。今天我们赏析戴望舒
的《雨巷》 ( 板书:雨巷 ) 。我相信,它一定会把大家带进另
一番情境。也许有人不信,那好吧,让我们走进“雨巷”来
倾听一下那优美的旋律吧。
【知识链接】
1、作者生平简历
戴望舒 ( ~ ) 现代诗人。又称“雨巷
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
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县 ( 今杭
州市余杭区 ) 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 :“前望舒使
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
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 , 后面由风神飞
第 1 页
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23 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 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 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 1927 年写的《雨巷》 。 1928 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 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 年 4 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这本诗集也
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
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
名作。
1932 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 11
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不过
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
精力花在了翻译外文著作上。 当时他翻译了 《苏联文学史话》 、
《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另外还
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 1935 年春天, 由于他参加
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
启程回国。 1936 年 6 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 年 10 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
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
文学期刊之一。《新诗》 在 1937 年 7 月停刊, 共出版 10 期,
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第 2 页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
副刊,并且创办了《耕耘》杂志。 1938 年春主编《星岛日报
· 星岛》副刊。 1939 年和艾青主编《顶点》 。 1941 年
底被捕入狱。
1949 年 6 月,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
大会。后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
译工作。 1950 年在北京病逝,享年 45 岁。安葬于北京西山
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
戴望舒之墓”。
戴望舒通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等欧洲语言,一直从事
欧洲文学的翻译工作,他是首个将西班牙诗人洛尔卡的作品
翻成中文的人。
2、时代背景:《雨巷》产生的 1927 年夏天,是中国历
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
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
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
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
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3、 丁香意象:丁香的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
们面对丁香花的时候,往往有一种伤春的愁绪,因此有人把
丁香看成是愁品 ; 丁香花的颜色以白色或淡紫色为主,颜色
并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因此,在中国
第 3 页
的古典诗词中, 丁香花是美丽、 高洁和愁

戴望舒《雨巷》导学案(附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