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一般人每十分钟的对话里就会撒三次谎。对于惯犯与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可能更多,比如间谍。
典型的单边耸肩(单肩抖动)表示:我对刚刚说的话毫无信心,不自信。
若某些夸张表情(比如惊讶)超过一秒钟则说明这就是伪装的。
有的人认为,撒谎的人可能不敢注视对方的眼睛,其实真正的调查显示,撒谎的人往往会保持注视对方,用更多的眼神交流来确定对方就是否相信自己的谎话。
当一个人真正开始回忆的时候,就是会无意识的终止与对方的眼神交流、即真正在回忆过去的人不可能全神贯注的盯着别人的眼睛。
回答时很生硬的重复问题,并且语气上扬(如:“您问我为什么要杀人?不,我没有。”、“您去过她家不?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就就是撒谎。
眉毛微微下降,表示悲伤。
下巴微升,双眉微微上挑表示尴尬。
说话就是揉鼻子、抚摸鼻子、或者下意识的把手遮盖在鼻子上表示她没有说真话(男性鼻子上有海绵体,撒谎时会发痒)
撒谎的人在摇头前往往会下意识的微微点头。(这对鉴别者的视力与反应力要求很高)。
眼睛向左下方瞧表示正在回忆,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而向右上方瞧则表示在撒谎。(这与人脑构造及眼球神经联结有关。)
一直把手放在裤兜里或抵着大腿,手掌在口袋中紧贴腿部,就是紧张的表现。
不使用第二或第三人称(如:您,她,她),而用全称或代称来称呼,表示她想与那个人刻意拉开距离,表明有所隐瞒(如:我与那个女人真的什么关系也没有,我与那个女人完全不熟悉。)。
当一个人撒谎时,很难把刚刚的话倒叙一遍(如:她说“我昨晚先吃饭,然后瞧书,洗澡,瞧电视,最后睡觉”如果这就是谎言。那么她很难按照“睡觉,瞧电视,洗澡,瞧书,吃饭”的顺序倒着重复一遍。如果真实经历,那么一定可以倒叙)。
瞳孔放大代表恐惧,紧张,极度的愤怒,或者就是性刺激。也可能就是没有生命迹象。
无论年纪,如果就是虚伪的笑容则眼角不会有皱纹(心理学称其为“官夫人的微笑”),如果就是真心的笑容则会有皱纹(“杜乡的微笑”)。 微笑的时候眨眼睛说明真的想到令人幸福的事。
嘴唇左边向撩起,假笑。脸部74%的真实感受往往会在右脸暴露。
恐惧时血液会快速的回流腿部,为逃跑做好机体准备,所以手的温度会骤然下降。这就是典型的“逃跑心理”属于生物共同的特征。
提问者眉毛微微上扬,表示提问者自己就知道问题答案,明知故问。
手放在眉骨附近并摩挲眉毛表示羞愧。
抿嘴两次,表示她对自己说的话模棱两可,典型的撒谎。
双手抱胸,后退一步代表肢体抗议,代表心虚,表示她在撒谎。
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在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定。如果您冷静的反驳,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
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她觉得别人还在怀疑她。
人在撒谎时会不由自主的摸脖子,这属于强迫症。
语速较快,十指交叉放在面前,或者拿某些障碍物放在自己与对方胸前,表示其焦虑且有防备心。
说话时双手手掌不时向外一翻一翻的,表示她对自己的话没有信心,说明她在撒谎。
若人脸两边的表情不对称,则说明就是装出来的虚伪表情。
抚摸自己的手,不停的摩挲双手——典型的自我安慰状态,当您对自己说的话没有信心时,下意识的就会做这个动作来让自己安心
微表情心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