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二讲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讲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
1917——1991:74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
(集体管理财富和集体掌握国家权力)
三个时期:
1917——1924:列宁的东方式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1924——1953:斯大林模式(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的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3——1991:后斯大林时期苏联的改革、困境与解体
一、列宁东方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的“东方”观
1、“东方”不同于“西方”:
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或者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统作为一个
整体来对待的,这个整体就是“东方”。
俄国是东方的一员。
2、“东方”式的建立道路——革命:
国家落后(农民国家);社会矛盾激化;改革——革命;
“仅仅在于这么一个事实,那就是它是唯一的把这个国家最大多数民从所能够理解的、
所向往的那种目标作为自己公开的纲领的政治力量——立即结束战争,土地归农民,
‘夺回被夺走了的东西’,即拥有所有私人财富的权利,而实现这一切的办法则是通过
无产阶级专政,它将通过‘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和无情的阶级斗争而得到体现。在这一
纲领中,群众‘没有理论的潜在的社会主义’终于找到了它的表现形式。”
3、“东方”式的建设道路——自上而下(国家政权—生产力)
“你们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气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
创造这种文明的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社会主义呢?你们究竟
在哪本书上看到,说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有或不可能有这类变化的呢?”
(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东方式的社会主义建立道路
1、落后国家内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超出马克思的设想:
(1)生产力充分发展为基础;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引导——越过卡夫丁大峡谷;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
群众由于资本主义的繁荣而变得冷漠昏沉,令人生厌。其直接后果则是工人运动内部的分裂。

3、面临的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难后易”相比,经济文化
比较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先易后难”
(社会矛盾的尖锐与缓和: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否;生产力创造财富的分配;人们的思想觉悟)
(三)“东方”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直接过渡:1917、11——1918、3
(1)思想:直接按共产主义原则来组织国家的
生产与分配
(2)模式:
经济体制:生产资料国有(土地、工厂); 政治体制:巴黎公社式的直接民主制:人民管理
垂直性的权力结构: 党领导政府

人民主权→人民代表会议→最高人民代表会议→政府各机构
2、战时共产主义:1918、3——1921年底
(1)直接过渡思想与战时紧急政策的结合
战时共产党政策是“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
实行的一种临时的办法。”

(2)内容:
——在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同时,实行粮食贸易垄断。
——在城市扩大国家所有制,国家对工业生产全面控制和监督。
——对经济生活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废除商品、货币关系,
实行(实物)配给制和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制)。
1919年10月,党中央通过了劳动法令,规定:每一个劳动者都必须随身携带“劳动簿”,
上面详细记载他的劳动效率、得到的工资、病假证明以及受到的罚款与其它惩罚。
如果没有“劳动簿”,工人将不得迁移、就业或者领取配给的物品。1919年5月建立了
劳动集中营,专门收纳那些经常违反劳动纪律和破坏生产的人。
——在分配中实行“阶级口粮制”,居民分为四类,分配口粮。
(3)评介: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
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三)迂迥过渡的思想与新经济政策
1、迂迥过渡的思想
——退一步,进两步。(1918年从一战退出时采用过)
(1)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
“资本主义愈不发达,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就愈长。”
(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雄厚的物质基础——机器大工业——经济建设——生产力
——新办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市场):产品经济—商品经济
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小生产—资本主义—大生产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
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政权+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2、新经济政策
(1)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
(2)全部工业国有化到部分私有化,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3)自由市场经济的存在;中央地方两级计划
3、评介:
(1)生产恢复和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社会主义政权稳

第二讲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