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
2005年8月
精品课程
公共关系传播与媒介
第五章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一些主要的传播模式与相关理论,如5W模式、把关人理论、两级传播模式、受众选择“3S”论、议题设置论等。
掌握一些主要的传播媒介知识,如印刷类大众传媒、电子类大众传媒、国际互联网等,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手段。
公共关系学
重难点解析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理论
第一节
公共关系学
(1)谁传播(who);
(2)传播什么(says what);
(3)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
(4)向谁传播(to whom);
(5)传播的效果怎样(what effects)
一、拉斯韦尔的 5W模式
5W的基本含义
公共关系学
二、把关人理论
(一)把关人的概念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gate keeper),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二)把关人的传播行为:
“疏导”与“抑制”。
一般地说,把关人的传播行为包括“疏导”与“抑制”两个方面。把关人对某些信息准予流通的便是疏导行为,对另一些信息不让其流通或暂时搁置便是抑制行为。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
三、两级传播模式
“两级传播”的假设:
“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
意见领袖又称“舆论指导者”,指社会活动中能有较多机会接触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即“消息灵通人士”,或对于某一领域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即“权威专家”,而其态度和意见对广大公众影响较大的那一部分人。
公共关系学
四、受众选择“3S”论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传播学者发现受传者在接触媒介和接收信息时有很大的选择性,这就是受众心理上的自我选择过程。
这个选择过程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选择性注意;
(二)选择性理解;
(三)选择性记忆。
公共关系学
1、个体自身传播
2、人际传播
3、小组传播
4、大众传播
五、传播的类型
第五章 公共关系传播与媒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