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吉林省农安县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吉林省农安县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一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秦文士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苏秦、张仪,            , 没什么操行,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既可以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朝秦暮楚、           。而他们中的走运者,最终也进入了实际的政治生活,成为了统治者中的一员。
孔墨孟荀等属于第二类人,他们并不随波逐流, 他们有自己坚持的价值观,且还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有如身家性命,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 , 常常对诸侯发牢骚,对第一类人吹冷风了。他们眼看着人家把天下闹得           、一塌糊涂,而自己的呼声愈来愈被淹没,愈来愈受诸侯的白眼,便只好把满腔不平和才气都写在竹简上,给后世留下一部部著作。
而第三类凤毛麟角,除了一些在历史典籍中忽隐忽现           的隐者外,有大著作、大人格并且以大背影遮挡后世的,就只有那位表情古怪的冷嘲大家庄周先生了。当别人在都市中热闹得沸反盈天时,他独自远远地站在野外冷笑,而当有人注意他时,( )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满着野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仪态万方,令人目眩神迷。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唯利是图   卖友求荣   动荡不安   扑朔迷离    
B . 见利忘义   苟且偷生   内忧外患   扑朔迷离    
C . 唯利是图   苟且偷生   动荡不安   眼花缭乱    
D . 见利忘义   卖友求荣   内忧外患   眼花缭乱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们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且常常不得志,故而成就“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
B . 他们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且还有自己坚持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
C . 他们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且还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
D . 他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有如身家性命,且还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也被官场接纳,成为统治者中的一员。    
B . 他又背过身,直走到江湖的迷濛中去了。    
C . 最终官场也接纳了他,成为统治者中的一员。    
D . 却背过身,向着江湖的迷濛中走了进去。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二下·三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古以来,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仪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包括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南宋时,著名大儒朱熹撰写了《家礼》一书,其中依据古时礼仪,并参考北宋时司马光撰写的《书仪》,对士大夫的冠、婚、丧、祭四礼作了设计,而加冠、结婚、丧葬、祭祀,确是古代人们在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四件大事;这四方面的礼仪,确是当时的家庭和家族所要践行的最重要的礼仪。自南宋至清末的近千年间,中国传统的家族礼仪,即当时大大小小的家族所遵行的居家礼仪,大体依据着《朱子家礼》中的规定。
由于家族礼仪不仅有代代相承的基本面,也有不断演化的另一面,后世的人们仅凭古籍的文字记载往往不能真切地了解古代的礼仪。东汉时,著名的大儒郑康成率先对先秦的《礼记》作了图注。随后出现的同类著作有阮谌的《三礼图》,夏侯伏朗的《三礼图》,张镒的《二礼图》,梁正的《三礼图》,以及由隋文帝敕撰的《礼图》等。五代时,聂崇义“博采众家,参以己意”,又纂成了一种《三礼图》。随后,他又向宋太祖赵匡胤进呈了该书的修订本。此后,配有图说的礼学著作才有所出。例如,在南宋时,朱熹的学生杨复推出了《仪礼图》,布衣杨甲纂成了《六经图》。到清代,由于进一步认识到庶民直至皇室都应依据礼仪图来行各种礼仪,并要根据礼器图来制作器皿,如果这些图画出现错误,便会误导整个社会,动摇皇朝的根基,因而清政府就直接组织了礼图的编绘。在此期间,便出现了经乾隆皇帝御览的《钦定仪礼义疏》《礼器图》。尽管这些配有图画的著作不免有若干差错,但因它们的作者几乎都是著名的礼学专家,从总体来说,经他们确认的图说都较为精确。有了这些资料,后人对传统的家族礼仪便可有较为形象的认识。
除了上述阐明礼仪的图画外,还有一批更为生动的作品可以帮助后人认识传统的家族礼仪。它们是自古代直至民国初期描绘民间日常生活的图画。于明代

吉林省农安县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unjun2875
  • 文件大小520 KB
  • 时间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