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
2、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3、感受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绘画美。
田园诗和山水诗
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输入标题
作品风格
王维的思想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所以其诗也有两种风格,以天宝初年即王维40岁左右为界。
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抱负,热情,开朗,雄心勃勃。他在这时期创作的政治诗和边塞游侠诗,洋溢着青春朝气和理想光芒,饱含情韵。
后期,则由于生活上和政治上的一系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他隐遁山林,笃志奉佛,其创作题材也转向了山水田园,写下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田园诗,写出‘种清幽澄净的意境,寄寓着作者宁静淡泊的心情,有时甚至流露出一种冷寂凄清的色彩,形成一种空寂旷淡的艺术风格。
作品特点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美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美,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加以概述。
一方面是层次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巧妙地运用了艺术构图手法,在诸多诗歌中均得到了体现。例如,在《终南山》。
另一方面是色彩美。王维诗歌除具有层次美之外,还具有色彩美,他深知色彩的奥妙,用于创新,不为文体、题材所拘泥,吸纳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例如,在《积雨辋川庄作》一诗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黄”,诗人将大片浓绿的“漠漠”与葱葱浓绿的“阴阴”作对比,表现出极强的色彩对比效果。
作品特点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音律美
如《山居秋暝》,一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在明月高照的夜晚,山泉在山石上流滴的动静结合景象;而紧接着“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出现,伴随竹林中传来的洗衣少女的欢声笑语,使得山林的清幽间被打破,渔舟的划过也打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动静相宜的画面绘身绘色。
作品特点
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美。
如《竹里馆》一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该首五言绝句,表面上看用词造句平铺直叙,然而却通过对“独坐”“弹琴”“长啸”与“幽篁”“深林”“明月”等词语的对照应用,在一片死寂的氛围中营造出人物一体、空灵寂静的禅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混乱,王维厌倦官场生活,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在辋川,信奉佛教,寻访山林,怡然自得。
诗题解读
从题目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积雨
辋川庄
王维晚年隐居之地,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点明了创作的地点。
指连日阴雨,点出创作时的天气。
《积雨辋川庄作》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