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DIC与抗凝治疗.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DIC的定义
DIC----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以血栓-出血为临床表现的病理综合征,并发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特点是在周围血管内广泛地发生微小血栓形成,造成微循环毛细血管床内不同程度的栓塞,由于凝血因子消耗和继发纤溶,逐渐出现出血。临床以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等为突出表现。
DIC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表现之一,也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机制之一
病因


、体外循环及产科意外

占病因2/3
感染、缺氧、酸中毒、高温、
自身免疫疾病、体外循环等
外伤、手术、产科意外、溶血
、肿瘤
血管损伤、血小板激活
组织因子
内源性途径
外源性途径
血管内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
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消耗
微循环血栓
血栓形成
循环障碍
失代偿
低凝
代偿
代偿过度
高凝
器官损伤 功能衰竭
发病机制
DIC的临床表现
:发生率80-90%,机制: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消耗;纤维蛋白降解;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有多方面抗凝作用;休克、栓塞、缺氧及酸中毒导致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
:栓塞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代谢功能障碍,器官功能衰竭。
:主要见于G-败血症,机制:肝、肺等内脏及周围小血管栓塞,导致肺动脉及门静脉压力升高,回心血量减少,引起心排量及 组织血流灌注量减少.
:机械损伤导致溶血。
DIC临床分型
根据发病快慢和病程长短,可分为3型,其中急性占多数:
:常见,突发起病,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出血严重,伴休克。
:数天至数周发病,进展缓慢,病情缓和。常见于恶性疾病。
:少见,病程达数月或数年。
DIC的临床分期



DIC常用实验室检查
:BPC进行性下降;PT延长达3S以上;APTT延长10S以上;Fb<
(FM)及其复合物测定:3P试验阳性;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升高
:TT延长5S以上;FDP及D-二聚体升高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70分钟;纤溶酶原水平下降。
:外周血破碎红细胞增加(>2%);抗凝血酶III(ATIII)降低,ATIII检查在DIC诊断、指导治疗及疗效监测有意义;蛋白酶C(PC)活性降低。
DIC诊断标准(一)
一般诊断标准:
1)存在易于引起DIC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
2)有下列两项以上临床表现:
1)多发性出血倾向;
2)不易以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3)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体征,如皮肤、皮下、粘膜栓塞及早期肾、肺、脑脏器不全;
4)抗凝治疗有效
3)实验室符合下列标准:上述指标存在基础上,同时有以下三项以上异常:
1)血小板《10万或进行性下降;
2)纤维蛋白原《》;
3)3P试验阳性或FDP》2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阳性);
4)PT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或APTT延长10S以上;
5)疑难或其他特殊者,颏考虑行抗凝血酶、FVIII:C及凝血、纤溶、血小板活化因子标记物测定。
DIC诊断标准(二)
肝病合并DIC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1)BPC<50万或有两项以上血小板活化产物升高
2)Fb<
3) 血浆FVIII:C活性《50%
4)PT延长5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
5)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6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
DIC诊断标准(三)
白血病并发DIC的试验室诊断标准:
1)BPC<50万或呈进行性下降或血小板活化、代谢产物水平升高。
2)Fb<
3)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40mg/l或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

DIC与抗凝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73 KB
  • 时间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