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毕业感言 3篇培训班毕业感言不知不觉参加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已经二十多天, 感觉还是有点收获的。首先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明白了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 重要的是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 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通过学习培训, 我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 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 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数据, 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充份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综合分析达到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通过这次培训, 我对教育教学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 也感到教学工作的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好, 通过学习, 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会让我的学生更加喜欢我的课的。培训班毕业感言今年暑假我有幸被我校安排参加国家级远程教育培训, 通过历时六天的培训, 我对此项培训内容深有感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新教育的教育理念给我增强了自信早在几年前, 我对小学教学的模式就感到过困惑, 曾有这样一个想法: 如何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 变教师的“主讲”为学生的“主学”, 将学生的“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观念改变, 将课堂变为学生“学”的主要场所, 而不是教师“讲”的圣地, 使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的“学”为中心, 一切都为学生的“学”服务,能使学生真正主动的去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这一想法,当时是很朦胧的, 始终没有找到它的归宿, 又没有能力让它变成一种具体的教育理念。我们不是读过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鲁讯的《拿来主义》一文吗? 文中阐述了“拿来”的原则:要有选择的去“拿”,要主动的去“拿”,不要人家给你什么要什么,给什么“拿”什么。作为学生获取知识,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学生间存在差异,这是无可非议的,是很正常的。若以教师的“讲”为主的话,教师能兼顾这么多学生的差异吗? 学生们都能从教师的“讲”中获取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知识吗? 决不。那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使位置变换一下, 让学生的“学”成为教学的主要活动呢? 教师从中加以引导,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主动的去获取他们所需的知识, 体现《拿来主义》中的“拿”的原则。难道这样不符合教育规律吗? 其实, 这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关系, 这种关系中孰主孰次, 让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问题: 若有一孩子( 成人) 为了生存, 需要一定量的粮食来维持一年的生活, 作为父母的我们,给与孩子的需求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我们直接就拿现成的成品粮给他,以后孩子就都依赖父母给粮; 另一种是只给他工具,教会他种庄稼的方法,
培训班毕业感言3篇.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