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裙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同文中人物对话、交流,体会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3、 用自已的话概括三处 不协调”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与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具准备:
1)、介绍自己假期收到了哪些礼物
2)、试读课文,为生字组成词语。
3)、观察自己、邻居和同学房间里、庭院中的卫生状况。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6个生字,写好8个生字,积累词语。掌握多音字 禁”
2、 指导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借助批注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懂得要创造出更多的美,就应该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
4、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三、 教材分析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为表现出色, 得到了老师亲手做的礼物一一小蓝
裙。这件蓝色的小裙子不但使脏兮兮的小女孩变成了美丽的小公主, 而且在小镇上产生了一
连串神奇的效应。而这一切,都源自人们对美、对和谐的追求与热爱。
四、 教学方法
1、自主读课文、学生字、积累此句,养成良好自学习惯。
2、层层深入,在讲故事的氛围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按事情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分析课文,自然而然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联系生活经验,加深对美的感悟与体验,并对学生生活真正产生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 春节刚过,快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自己都收到了哪些礼物?
2、 老师有个问题,哪件礼物令你或你家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了呢?
3、 创设情境:在一个美丽的小镇里,人们个个穿着整洁美观,言行举止文明大方,公共场
所遵守秩序,街上老人有人扶,盲人有人帮 ”说来也怪,这样高素养、高文明的形成,竟然
都是源自一份小小的礼物。我们快打开书,去一看究竟吧!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读后回答下面问题:
1) 、课文中有几个主要人物,分别是谁。
2) 、小女孩的礼物是什么,得到礼物的原因。
3) 、这件礼物引起了怎样的一系列变化。
2、 同学试汇报读课文,师生正音。
3、 教师根据同学读的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4、快速浏览课文,圈画问题,汇报到班级,集体解决。
1)、协调:和谐一致;配合得当。
2)、焕然一新: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焕,用火、光等锻炼、照耀。
三、字词训练。
1、 指名试读生字,教师纠正字音。
2、 根据实际进行重点指导。
1 )、镇”的右侧是 真”里面有三横。
2)、兮”的下面不是 亏”。语气助词,常用的还有 可怜兮兮”、神经兮兮”等。
3 )、梳”的右上部分不是亡”。
4) 、栋”,读音don g,所有右半应为 东”[]
5) 、禁:j 1 (情不自禁)j ri (禁区)
3、 小组内读一读,记一记,考一考。
4、 自由观察生字,记字形,说发现。
5、 同学们仿写生字,师巡视,随机指导。
6、 重点讲解:
1) 、贡:第三笔横最长,末笔不是 乚”。
2) 、禁:上下基本等宽,处理好点与捺。
3)、注意左右结构字的大小比例。如 镇”、脏”宜等大,而 调”、栋”应左窄右宽。
7、结合预习,为生字组成较多词语。
四、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1、 通读全文,思考老师的问题: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2、 既然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故事,请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和
结果。
1) 、起因:老师会亲手做了一件 礼物”要送给这学期最努力,对班级贡献最多的同学。
2) 、经过:小女孩得到了小蓝裙,但是引发了一系列的 不协调”。
3) 、结果:小镇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3、 教师质疑过渡:一条普通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4、 课文写小蓝裙引发了几次 不协调”的现象?学生找到后交流汇报。
1)、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
2) 、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
3) 、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家里的整洁很不协调。
4) 、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不对劲。(不协调)
5、通过哪几个字或词就可以感觉出不协调、( 脏”、乱糟糟”、杂草丛生”)哪些又能看出
变化很大?(小公?rdquo;、焕然一新”)这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6、面对这些不协调,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心里话说给大家听。
7、找到课文中的可喜变化,有感情的朗读。
&这些不协调或
小蓝裙的故事(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